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85330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卷1、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 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2.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两极地区的高空会( ) A.误伤飞禽 B.提升地表温度 C.产生极光 D.出现极昼现象3.下列现象可能对卫星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引力 D地球运动4.关于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相等 B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 C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无变化 D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5.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酒泉(约40N) B.太原(约38N) C.西昌(约28N) D.文昌(约19.5N)6.图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 ) A.之间 B.之间 C.之间 D.之间7.控制40N 60N大陆西岸的风带是( ) A.盛行西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液泡插入水和干沙中,用100瓦的白炽灯

3、不偏不倚地照射(如图7)。据此完成89题8.打开白炽灯,10分钟后( ) A.沙的温度没变化 B.水的温度没变化 C.水的温度比沙高 D.沙的温度比水高9.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 ) A.温室效应 B.水循环过程 C.城市热岛效应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0.读图4,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表以下2900千米处的变化是( ) A.纵波消失 B.横波消失C.纵波速度变大 D.横波速度变大 图15为我国某地雾霾天气前后对比图,图16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B. C. D.12.雾霾天气时,会造成图16中的大气受热过程( )A.减弱 B.减弱

4、 C.增强 D.增强13.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 ) 图中a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图中b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气压梯度力 A. B. C. D.14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受热上升后地面可形成高气压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A B C D15.控制40N 60N大陆西岸的风带是( ) A.盛行西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16.下列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 ) 17.寒潮带来的

5、影响有( ) 低温造成冻害 暴雨摧毁房屋 雨雪阻塞交通 大风净化空气 A. B. C. D.18.农村传统的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傍晚闷烧秸秆放烟。这样做是因为烟尘可以与云雾一样( ) A.增强地面辐射 B.减弱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减弱大气逆辐射19.下图(图14)中能影响怀仁市且能成云致雨的天气系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021题。20.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 (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2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 A. B. C. D.

6、22.城市地面硬化中大量铺设“透水砖”可以改善水循环的( )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腾23.下列关于水圈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态水的分布最广 B海洋水占的比重最大C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D.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回答2426题24.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冰川水 B地下水和冰川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5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全球气候

7、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 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A B C D26.下列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B发展节水农业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D高耗水产业集中布局在河流上游地区27.地处北冰洋的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与其关系密切的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28.下列地貌景观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C D29.上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图

8、17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量较大 C.城市化速度与碳排量呈正相关 D.各国应承担同等的碳排放责任31.当前我国应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是( ) 开展植树造林 减缓工业化进程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新能源A. B. C. D.3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单靠绿色植物这个地理环境要素就可以实现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

9、衡3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是( ) A.我国南方炎热,北方温凉 B.我国东南多雨,西北干旱 C. 西北内陆植被稀少,河流短促,沙漠广布 D. 喜马拉雅山麓的森林和山顶的冰雪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3435题。34.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3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第卷二、综合题(30分)36.图20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帕),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天气系统为 (“

10、高压”或“低压”)。 (2)天气系统中心垂直气流运动状态为 (“上升”或“下沉”),在此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 天气。 (3)B、C所标风向正确的是 。A、D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37.图21是北半球某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构成的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属于 循 环,环节的名称是 。 (2)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甲、乙两地中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3)丙地是 (地貌名称),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 是 。 (4)为调节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应采取的措施是 。38.读图23,完成下列问题。6分)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

11、布规律是 。 (2)我国少水带和缺水带水资源缺乏最主要的自然成因是 。 (3)我国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水资源紧缺的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地理答案第卷1、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D 2.C 3.B 4.B 5.D 6.B 7.A 8.D 9.D 10.B 11.C 12.D 13.B 14.C 15.A 16.A 17.B 18.C 19.A 20.C 21.C 22.A 23.A 24.D 25.B26.D 27.B 28.D 29.D 30.B 31.D 32.A 33.C 34.A 35.D第卷二、综合题(30分)36.(12分) (1)低压(2分) (2)下沉(2分) 晴朗(2分) (3)B(2分) A(2分)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2分)37.(12分)每空2分 (1)海陆间(大) 大气降水 (2)乙 (3)河口三角洲 流水堆积(沉积) (4)(在上中游)修建水库38.(6分) (1)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或: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2分) (2)降水量少,河流数量少、流量小(2分)(或离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河流少) (3)人口、城市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答对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