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8489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必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世界普遍追求的新型文明,它必须是人的实践主体性造就的当代文明进路与生态改善积极成果的内在走向的一致性状态。在技术实践上,生态文明不可能采取消极的环境保护方式,将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隔绝,而是需要有一种将人的自由自觉实践发展和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这就是“生态

2、支持”。 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的实践主体性有根本区别。生态支持要求人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而是按照自然界的生态要求来改善生态。其人的实践主体性体现在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担当,对生态环境的积极的建设和改善,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人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无度的,过度生产和过度需求都将被摈弃。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绿色实践和生态实践构成了生态文明积极进步的历史基础。为此,生态支持首先是对以往人们对自然榨取、统治、奴役等实践态度的摈弃,也是对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的摈弃,更是对傲慢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摈弃。

3、在生态支持基础上,人们在绿色生产-生活体系中将自己重新纳入一个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完整体系中。人们可以让绿进沙退,改善荒漠;人们可以抚养濒危物种,以大量繁殖来抵御物种消失的厄运,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世界;人们可以按照生态规律改善生活环境,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人们可以不断利用基因工程,使千万年前自然灭绝的物种复活,不断再现大自然所不能的过程;人们可以在所有生态化的实践中发展人类事业,并让人类得到最好的享受,成就新的幸福生活。 人类只要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就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支持表明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回报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回报就是生态服务。我们需要一个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

4、服务,这一支持和服务不仅是宜居的、审美的,而且是产业的和经济的。只有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才能持续地激起人类投入越来越多的生态实践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而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也只有在积极的生态实践投入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竭泽而渔是传统实践方式的基本特征,不可再生的资源被无情榨干之后,生态支持不可持续,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生存危机,因此生态支持一定是建立在生态实践基础上的良性循环系统。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而只有主要部门和地区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人类才能建立生态文明,我们也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美好的中国梦。 (摘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2期,有删改

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态文明要求人的发展与生态改善必须具有同向性,不可把文明与生态对立起来。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 B生态支持就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要求,用自已积极的实践方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式。 C人们既可以依靠自然自发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通过遏制人的生存和发展来保护环境,这就是“生态支持”。 D工业文明时代人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善生态,生态支持要求实践主体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但要继续发挥人的实践的自觉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环境保护,而是需要人们积极的建设和改

6、善生态环境。没有生态支持的实践形态,生态文明就难以建立。 B生态支持的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担当,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等。 C人们摈弃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等,也是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的体现。 D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所以人们就会放弃竭泽而渔的传统的实践方式,不可再生的资源就不会被无情榨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人的生存发展在自觉帮助生态的优化中、在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中得到实现,那么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家园是可以建成的。 B人类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

7、己的实践潜能,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如可以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成就自己的新的美好的幸福生活。 C积极的生态支持,最终使生态不断改善而为人的发展和幸福提供优质服务,“封山育林”、各种“保护区”正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实践。 D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否则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种种难以应对的生存发展危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25分)(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8、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之不解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

9、“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3分)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7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动人心。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为子择师者”“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

10、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8翻译下列句子

11、:(共9分,每句3分)(1)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9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的社会现象。(每空2分,共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注】沦:落下。西河,一作西阿。阿,山曲。景:同“影”,月光。时易:季节变化。夕永:夜

12、长。无予和:没有和我应答的人。终晓:直到天亮。10“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11,.请简析诗人的情感特征。(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任选5小题)12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_ (李白蜀道难)(2)一去紫台连朔漠,_(杜甫咏怀古迹)(3)同是天涯沦落人,_ (白居易琵琶行)(4)_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5)谨庠序之教,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_,然秦以区区之地,_,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25分) 地泉之灵 林子 十

13、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慢转,不骄不躁,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