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9884465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居秋暝》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教学设计作者信息姓名电话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山居秋暝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共有4课,后课是唐诗两首。本课是唐诗两首中的一首,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二、学生分析学生喜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1.不陌生:学生对古诗不陌生,小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80首,学生有古诗学习经历。2.不喜欢: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可以说,融大美与大雅于一体,但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古诗”二字,脑中马上浮现“

2、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3.不了解:虽然不陌生但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始终没有走近古诗,深入了解过它。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转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材,实现助学助教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四

3、、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上课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各个教学环境中都使用,课前,教师将山居秋暝相关资源告诉学生“山居秋暝资源库”(网址:http/10.10.200.15)。资源库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课文解读与作者介绍”、“古诗常见意象”“古典音乐库”“王维山水田园画作欣赏”“名家点评”。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理解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4、)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3分钟诵读感悟15分钟解读诗意10分钟 鉴赏意境10分钟拓展迁移7分钟一、“我的秋天我做主”二、吟诵“诗之声”三、品味“诗之意” 四、鉴赏“诗之魂” 五、“我的生活我创作”生:(自主探究法)完成上周布置的任务,提交到教师校园邮箱。师:(启发教学法)以电子相册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性学习当中。(引导语)秋季本来就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由酷暑走向严寒,在文学作品中多是寂寥、清冷的伤秋、悲秋之作,王维的山居秋暝却被视为“乐秋”之作,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山居秋

5、暝,看看这钟南山下、莲花池边、竹林深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安排四次阅读:师:(示范)1.播放配乐范读。2.教师指导、示范。生:(诵读法)3.利用资源库中音乐素材,进行配乐诗歌朗诵的练习。4.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诵读比赛,评选“最美男(女)声”。师:用问题引导学生:1找出诗人笔下所描绘的景物、人物、环境。2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何种心境呢?引导学生找出全诗主旨。生:小组讨论、交流,解读诗意。首联:紧扣诗题,点出时间、地点、季节景物:明月、松、清泉、石人物:竹、莲、浣女、渔舟主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写作手法:情景交融师:(启发点拨法)播放3D水墨动画。展现诗中有画、

6、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就是诗中的世界意境。师:(启发点拨法)进一步深化,哪位同学的作品最传神的体现了诗中的意境?进入评价环节,评选“最美意境”。生:(小组讨论法)畅所欲言:残荷营造了秋之萧索的意境;缀满果实的枝条,营造了秋之丰硕的意境;湛蓝的天空营造了秋之高远的意境课程小结师:(拓展迁移法)请学生思考2个问题,将学生从诗中带回生活。1.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菜市场里?2.如果你在专业课上被要求以“秋韵”为主题设计居室,你打算如何表现情境呢?生:从感悟生活到思考生活,完成知识的拓展迁移。布置作业作业1:晚自习时间,全班进行本单元六首的诵读综合练习,师生以qq群讨论组为交流平台进行互动

7、、指导。作业2:画出诗中意境,配合文字说明。发布到博客,互相交流。【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让利用“山居秋暝资源库”查找资料,拍摄秋之景,描绘画面之意境,将教学延伸到课前。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直观可感的秋景图片、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媒体资源】摄像机、照相机等信息技术教具的使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资源库的丰富资源支撑下,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了解秋天。【设计意图】听读、练读、比赛,感受诗歌音韵节奏之美,解决本课重点目标一。【媒体资源】利用校园资源音乐库功能,自选音乐配乐朗读,实现助学助教功能。【设计意图】由小组讨论完成诗歌大意的解读,教师点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

8、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媒体资源】图片、音频等直观可感的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解读诗意,理解作者情感寄托,解决重点目标二。【设计意图】深邃的意境如古诗之魂魄触动人心,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创新地借助3D水墨动画展现跨越千年的意境,突破难点。【媒体资源】通过教学广播系统讨论组可以实现全班同学同时点评作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无限丰富延展。【设计意图】意境不但属于诗,也属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对学习的意义的最好诠释。【媒体资源】用图片营造情境,启发思索。【设计意图】注重课后学习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媒体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

9、互动交流,教师在家中也可实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问题设计(1)“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引导学生思索画语境-情的关系,请学生拍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2)“诗之声”环节: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3)“诗之意”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 人何种心境?用哪句话来概括?(4)“诗之魂”环节: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5)“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 为主题设计居室,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教学的方法创设情境设疑: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兴趣。诵读法:示范、配乐诵读、美读。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自主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