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8395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答案C解析在汉代,黄河流域普遍采用铁犁牛耕技术,而江南仍处在刀耕火种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2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答案B解析汉代经济重心是山东和山西,这两部分地区主要沿黄河流域东西分布。3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民

2、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D统治政策的差异答案C解析决定各大经济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4唐人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表明()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ABCD答案B5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答案D解析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可知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南方

3、的发展,而南方发展的原因在于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6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时指出:“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A西汉 B唐代C北宋 D明代答案B解析“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说明该朝代的政治中心在西北,但经济中心在南方,唐朝的都城在长安,此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B项符合题意。7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是()A大运河开通B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成为唐朝的政治中心答案A解析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8下边示意图

4、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 B南朝C隋朝 D南宋答案D解析由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现象,可以判断应是在南宋时期。9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也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材料中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使文化重心南移。10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政治重心南移B政治

5、重心南移带来经济重心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D南方自古以来人才聚集答案C解析“财赋之地”反映了经济重心地位,“人文渊薮”反映了文化重心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能力提升11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分成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D统治政策的差异答案C解析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决定各大经济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12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A南方水利技术

6、超过北方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D两项,也无法反映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只能说明南方农业的生产发展导致更多水利工程的修建,故选B项。13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可知A项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完

7、成南移是在宋代,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14下面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够直接说明()地区时代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西汉15.310.113.6东汉16.04.212.4唐13.999.8125.87北宋21.413.823.6南宋27.214.822.7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将同一时期三个地区的数字相加发现,除东汉比西汉人口密度有所减少外,以后每一时期都比前一时期要多,这符合“总体上升”的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15唐朝后

8、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南方多个地区进士数量增加,并未就南北方士人进行影响力对比,故A项错误;唐朝时期政治权力中心依然在黄河流域,故B项错误;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庶族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提高,在科举考试及第数量必然呈现上升趋势,故C项正确;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的说法缺乏严谨的数据对比,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唐安史之乱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

9、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太平广记材料二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三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州名苏州鄂州洪州饶州吉州衡州邵州泉州汉州开元户数68 09319 19055 40414 06234 38113 51312 33030 754477元和户数100 80838 61891 12946 11641 025

10、18 04718 00035 571889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北方的情况相反,南方人口数量剧增。(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