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8344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取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本节内容讲了乙醇和乙酸的组成、结构,介绍了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并通过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了该反应的运用。接着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乙酸的酯化反应。这样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内容也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

3、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思路说明本节从生活中常用的醋引入,让同学们了解到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通过多媒体展示乙酸的物理性质以及乙酸分子的结构。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带领学生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重点探究乙酸的弱酸性以及乙酸和乙醇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学会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有机化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4、、学会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学会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过程与方法】1、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 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力;3、 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思维能力;2、能够通过乙酸用途等的学习,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乙酸的酸性2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乙

5、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讲述】 俗话说:“百姓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说到的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展示】 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3沸点:117.9 熔点:16.6 【讲述】 当温度低于16.6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

6、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展示】 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 (二)、分子组成与结构化学式:C2H4O2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讲述】乙酸可以看作是甲基和羧基组成的。【过渡】 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研究一下乙酸有哪些化学性质。【板书】 (三)、化学性质【师】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 【生】弱酸性【师】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药品:镁条、NaOH

7、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实验一】 乙酸与镁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加入一小段镁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乙酸能跟活泼金属作用,具有酸性。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 Mg = Mg(CH3COO)2+H2 【实验二】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 + CO2+ H2O【实验三】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实验步骤:先取氢氧化钠

8、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再逐滴加入乙酸实验现象:红色褪去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化学方程式:CH3COOH + NaOH CH3COONa +H2O【归纳】 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观看“除去水垢”漫画,说出其中的道理。】【投影】乙酸除去水垢的原理:2CH3COOH + CaCO3 = (CH3COO)2 Ca +H2O+CO2【板书】 1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酸性强弱:H2SO4 CH3COOH H2CO3【过渡】乙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什么其他化学性质呢?【演示实

9、验】 乙酸与乙醇的反应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先加入3mL无水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浓硫酸和2mL无水乙酸。然后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同时将导管通到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注意产物的气味。实验现象:有不溶于水,具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生成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讲述】 通过实验得出: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生成的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板书】 2酯化反应:酸跟醇作

10、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讨论】不加热反应能够发生么?加热的目的是什么?(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有利于收集乙酸乙酯。)2.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脱水剂、吸水剂)3、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 (a.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b.使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分层)4.长导管有何作用?(导气和冷凝)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防止倒吸)【来源:Z,xx, k.Com】5.在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有几种可能的断键方式?如何确定实际发生的是哪种断键方式?【投影】两种可能的断键情况【动画演示】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验证酯化反应的实质【板书】 酯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羟基上的)【过渡】性质决定用途,乙酸具有酸性,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用途。【板书】 (四)乙酸的重要用途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维、喷漆溶剂、香料、染料、医药以及农药等。同时,乙酸是食醋的重要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随堂练习】【课后思考题】 以乙烯和水为主要原料如何制得乙酸乙酯?试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