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81423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PT 页数:439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39页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39页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39页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39页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_D30_2015)条文解读(4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TGD30 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Haiwi692015 JTGD30 2015SpecificationsforDesignofHighwaySubgrades 条文解读 提纲 1 总则2 术语 符号3 一般路基4 路基排水5 路基防护与支挡6 路基拓宽改建7 特殊路基 1 总则 1 0 1目的1 0 2适用范围1 0 3路基设计准备工作1 0 4路基设计原理1 0 5路基设计原则1 0 6 四新 技术应用1 0 7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 1 0 1目的 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提高公路路基设计技术水平 使公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的要求 1 0 2适用范围 各级公

2、路新建路基设计 各级公路改扩建的路基设计 等外公路路基设计可参考 1 0 3路基设计准备工作 路基设计时 应做好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工作 查明沿线地质条件 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 0 4路基设计原理 路基工程具有足够的强度 稳定性和耐久性 能抵抗各种自然因素和汽车荷载的作用 1 0 5路基设计原则 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 保证稳定性 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节约土地 保护环境 通过技术经济比选 确定路基高度 利用挖方材料 做好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1 0 6 四新 技术应用 积极采用新技术 新结构 新材料和新工艺 提高路基工程质量 1 0 7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 路基

3、设计符合本规范规定 还应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 一般路基 3 1一般规定3 2路床3 3填方路基3 4挖方路基3 5路基填挖交界处理3 6高填方路基与陡坡路堤3 7深挖方路基3 8填石路堤3 9轻质填料路堤3 10工业废渣路堤3 11路基取土与弃土 3 1一般规定 3 1 1路基设计之前 收集公路沿线气候 水文 地形地貌 地质 地震 筑路材料等资料 做好沿线地质 路基填料勘察试验工作 查明地层岩土性质 厚度 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 3 1 2路基设计时 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 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时 结合路线方案与桥梁 隧道等构造物或分离式路

4、基作方案比选 3 1 3水浸淹路段路基 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 波浪侵袭高 以及0 5m的安全高度 各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3 1 3规定 3 1 4路基设计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 沿河路基不宜侵占河床 根据冲刷情况 设置必要的防护支挡工程 妥善处理好路基废方 应避免河床堵塞 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 农田 房屋等 3 1 5路基填料设计与土石方调配 满足路基强度和回弹模量的要求 对移挖作填 集中取 弃 土 填料改良处理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充分利用挖方材料 以节约土地 3 1 6路基设计 应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量

5、 对于软弱地基 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连接处 路基填挖交界处 高路堤 陡坡路堤等 应采取综合措施 防治路基不均匀变形 满足路面的要求 3 1 7路基设计 应充分考虑水和冰冻对路基性能的影响 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或防冻害设施 以及必要的路基防护工程 防治路基病害 3 1 8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高填方路基 陡坡路堤和挖方高边坡路基 应采用动态设计法 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 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 3 2路床 3 2 1路床设计 应与公路路基结构相适应 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 水文 工程地质等条件 结合公路等级 交通量及其轴载情况 路基填挖高度和路面结构形式等 合理选择路基结构形式 3 2 2路床

6、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及其轴载组成确定 轻 中交通的公路路床深度范围为0 8m 重 特重交通的公路路床深度范围为1 20m 对于特重轴载的公路 应单独计算路基工作区深度 确定路路床深度范围 3 2 3路基结构设计 应充分考虑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对路基长期性能的影响 合理确定路基设计参数 保证路基结构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3 2 4组成路基结构的路基土 应均匀 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 2 4的规定 3 2 5路床应分层铺筑 碾压密实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 2压实度应符合表3 2 5的规定 3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3 2 6路基结构 应以路床顶面回弹

7、模量为设计指标 以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与交通量等级相适应 并应符合表3 2 6的规定 3 2 7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0 可由标准状态下的路基回弹模量按式 3 2 7 1 确定 并应满足式 3 2 7 2 的要求 3 2 8标准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值 应综合考虑公路等级和设计阶段 根据路床深度范围内路基土 或粒料 的回弹模量 按下列方法确定 1根据路基结构应力水平 采用重复加载三轴压缩试验获得 2受试验条件限制时 由附录B表B 1 B 2查取 3初步设计阶段 由 3 2 8 1 3 2 8 2 估算 3 2 9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时的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1可参照附

8、录C 根据路基相对高度 路基土组类别及其毛细水上升高度 确定路基干湿类型 并预估路基结构的平衡湿度 2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3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参照附录D确定 3 2 10路基结构的填料CBR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和竖向压应变 路基湿度状态等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根据气候 土质 地下水赋存和料源等条件 经技术经济比选后 采取换填 处治 排水 加筋等措施 1换填可选用粗粒土 粒料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 并合理确定换填深度 2细粒土处治可为物理处治或化学处治 物理处治可采用砂 砾石 碎石等进行掺和 化学处治可采用石灰 水泥 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或综合稳定 细粒土路基的处治设计应通过相

9、关物理力学试验 确定处治材料及其掺量 处治后的路基性能指标等 3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挖方路基或者潮湿状态填方路基 应采取设置排水垫层 毛细水隔离层 地下排水渗沟 或盲沟 等措施 4冰冻区各级公路的中湿 潮湿路段 应结合路面结构进行路基结构的防冻验算 必要时 应对路基结构设置防冻垫层或保温层 3 3填方路基 3 3 1路堤高度1 满足公路等级所对应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及其设计洪水位 2 不含路面厚度的路基高度不宜小于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 3 不含路面厚度的路基高度不宜小于路基工作区深度 4 季节性冰冻地区 不含路面厚度路基高度不宜小于道路冻结深度 3 3 2路堤高度宜按式 3 3 2 计算确定

10、Hop 路堤合理高度 m hsw 设计洪水位 m h0 地面高程 m hw 波浪侵袭高度 m hbw 雍水高度 m h 安全高度 m hl 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 m hp 路面厚度 m hwd 路基工作区深度 m hf 季冻区道路冻结深度 m 3 3 3路堤填料1路堤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 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 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 2泥炭 淤泥 冻土 强膨胀土 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 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堤 冰冻地区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3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3 3 3的规定 4液限大于50 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 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5浸水路堤

11、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 当采用细砂 粉砂作填料时 应考虑振动液化的影响 6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采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 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 采用细粒土填筑时 可采用石灰 水泥 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或综合稳定 3 3 4路堤铺筑 应分层铺筑 均匀压实 压实度应符合表3 3 4的规定 3 3 5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 根据填料物理力学性质 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1当地质条件良好 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 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 3 5规定 2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 边坡形式宜用阶梯型 边坡坡率应按第3 6节的规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 并应进行工点设计 3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

12、率不宜陡于1 1 75 4低路堤宜采用流线形的缓边坡 3 3 6地基表层处理1稳定的斜坡上 地面横坡缓于1 5时 清除地表草皮 腐殖土后 可直接填筑路堤 地面横坡为1 5 1 2 5时 原地面应挖台阶 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 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 可予保留 2地面横坡陡于1 2 5地段的陡坡路堤 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 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表3 6 13规定 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 3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 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 4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 一般土质

13、地段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压实度 重型 不应小于90 三 四级公路不应小于85 低路堤应对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 分层回填压实 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路床深度 当地基表层土较均匀 密实时 可直接进行压实 5稻田 湖塘等地段 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 清淤 晾晒 换填 加筋 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 当为软土地基时 其处理措施应符合第7 6节规定 3 3 7二级及以上公路路堤与桥台 横向构造物 涵洞 通道 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 并做好填料 地基处理 台背防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 过渡段长度宜按式 3 3 7 确定 L 过渡段长度 m H 路基填土高度 m 3 3 8陡坡

14、上的半填半挖路基 可根据地形 地质条件 采用护肩 砌石或挡土墙 当山坡高陡或稳定性差 不宜多挖时 可采用桥梁 悬出路台等构造物 三 四级公路悬崖陡壁地段 当山体岩石整体性好时 可采用半山洞 3 3 9护肩路基 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 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面范围 3 3 10砌石路基 可用于三 四级公路 1砌石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片 块石砌筑 内侧填石 岩石风化严重或软质岩石路段不宜采用砌石路基 2砌石顶宽不小于0 8m 基底面向内倾斜 砌石高度不宜超过15m 砌石内 外坡率不宜陡于表3 3 9规定 3 3 11填方路基 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 可采用护脚路基 护脚

15、高度不宜超过5m 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 应予防护或加固 3 4挖方路基 3 4 1土质路堑1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 边坡高度 排水措施 施工方法等 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 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 4 1规定 2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时 其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按第3 7节确定 3 4 2岩质路堑1岩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边坡高度 施工方法等 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 必要时可采用稳定分析方法予以检算 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 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按附录E确定岩体类型 边坡坡率可按

16、表3 4 2确定 2对于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 边坡高度超过表3 4 2范围的边坡等 边坡坡率应按第3 7节有关规定通过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 3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宜采用光面 预裂爆破等技术 4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 宜采用分层开挖 分层防护和坡脚预加固技术 3 4 3挖方边坡 当挖方边坡较高时 可根据不同的土质 岩石性质和稳定要求开挖成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 边沟外侧应设置碎落台 其宽度不宜小于1 0m 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 其宽度不宜小于2m 3 4 4边坡坡顶 坡面 坡脚和边坡中部平台 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 各种地表排水设施构造尺寸按第4 2节确定 3 4 5边坡土质潮湿或地下水露头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渗沟或仰斜式排水孔 或在上游沿垂直地下水流向设置排水隧洞等排导设施 3 4 6边坡防护 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 边坡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 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支挡工程 条件许可时 宜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防护措施 3 5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3 5 1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方区 应符合第3 3节 3 6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