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8052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荀子等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孟子等人的民贵君轻的观念,综上所述可知,这一时期

2、是指百家争鸣,故A正确;儒家正统地位确立是在汉朝,强调“君权神授”,故B排除;材料中强调天人关系,不是强调伦理关系,故排除C;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是在明清时期,主要批判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2.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等信息可知齐桓公是维护封建秩序

3、就是正道的国君,晋文公是僭越礼制则的国君,说明这位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A项正确。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与材料不符,排除B。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不符,排除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不符,排除D。3.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 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 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 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 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先秦时孔子的“仁”和“克己复礼”,还是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

4、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更没有被尊崇;C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这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后新增加的内容;D项错误,孔子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融合。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相同点【名师点睛】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4.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

5、,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A.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 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从根本上否定了”不符合李贽的思想主张,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明末李贽的思想主张5.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A. 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B.

6、 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 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D. 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早期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先哲)-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材料所问“朦胧稚嫩”时期指的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B选项但是已经初步成熟;C选项已经相当成熟;D选项已经发展很完整了。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主张6.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A. 狄德罗B. 伏尔泰C. 孟德斯鸠D. 卢梭【答案】D

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故D项正确;A主张思想自由;B主张天赋人权;C主张分权思想。均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主张和特点:思想家主 张相似点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宣扬天赋人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卢梭思想7.宗教改革后在德国出

8、现的新教派是A. 路德教B. 清教C. 加尔文教D. 天主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出现的新教派当然是路德教,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清教是英国而非德国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加尔文教主要以瑞士为传教基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主教不是新教派,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8.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是指( )A. 人文主义思想B. 民主共和思想C. 三权分立思想D. 自由主义思想【答案】C【解

9、析】【详解】从材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反映了美国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某种政治学说,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得到了政治实践,因此答案为C。人文主义是14-16世纪的,不符合材料18世纪,A错误。B项中的民主思想是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排除。D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都有的共同点,不属于美国“最大胆”的,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三权分立学说,要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可知美国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分权制衡思想来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种种发明

10、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 地动仪B. 造纸术C. 雕版印刷术D. 指南针【答案】D【解析】【详解】注意题干要求“宋代科技成就”,A属东汉张衡的发明,B出现在西汉,C出现在隋唐,指南针在宋代广泛应用于航海,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抓“题干”,就是要明确“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答题项”中把握题目所属的基本类型及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从“主干语”中把握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及要求;从“限定语”中明确题目所限定的时空范围或特点。10.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

11、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 婉约派B. 豪放派C. 田园派D. 花间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词,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均体现了豪放派豪迈奔放的风格。故本题应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A. 战国时期石申写成石氏星表一书B.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精度提高C.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D. 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系统总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1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所著的石氏星经至宋代后失传,后人根据唐朝的天文学著作中对其内容的描述,辑成石氏星表。故A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石氏星表12. 1945年,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的原子弹给广岛、长崎人民带来的灾难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当初的一大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是( )A. 落体定律B. 量子假说的提出C. 经典力学的创立D. 相对论中质能转换的原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是

13、因为自己的一大理论研究,根据所学可知,他的研究成果是1905年的相对论,故,正确答案选D项。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3.“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求又产生器官”,是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一句名言。其成就与此相符的生物学家是A. 施莱登B. 拉马克C. 施旺D. 达尔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求又产生器官”体现了“用进废退”的思想观点,所以体现的应该是生物学家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观点。施旺和施莱登的研究、理论,为现代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细胞

14、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达尔文的学说主要是生物进化论。故本题选B项。考点:拉马克的科学成果点评:此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14.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C.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D.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火车发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1814年;电话是美

15、国人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飞机是1903年由莱特兄弟发明的,后来投入民用,有了空姐;互联网真正为人们使用20世纪70年代,故按照时间顺序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5.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A. 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 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自强派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向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答案选C。A是洋务派的主张,B是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维新变法以来思想启蒙的重要体现。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