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8051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10230210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邹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所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据此可知分封制A. 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 B.利于通过地缘政治加强统治C.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是西周时期的官僚体制创新2.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

2、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君主权利 D.加强中央集权3. 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 B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C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 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4. 明代规定:凡内官或内使(皇帝身边的官员或太监)传旨,内阁和各衙门必须覆奏皇帝,再次直接得到旨意后,才能施行。这一规定反映出明代A皇权专制开始渗入各部门 B注重政治权力规范化运行C内阁大臣的职权得到扩大 D行政决策正确性得到提高5. 对古代中

3、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6.有学者指出:“(古雅典)公民大会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辩论文明力求以充足的论据和雄辩的论点感染和说服听众,发言逻辑严密,修辞恰到好处,见不到哗众取宠、言之无物的大话空话。”这反映了古雅典A.民众充分享有决策权 B.演说使民主政治趋向完善C.领袖在政治体制中的作用 D.城邦民主体制的活力7.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

4、是用一些暗含事实、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的。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这种公文程式被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B.追求法律的严谨性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 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8.下面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据此分析可知1832年改革法案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员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11年通过法案确立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1949年颁布的法律规定财政议案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

5、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9.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C.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10. 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11. 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为由侵略台湾。清廷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

6、中强调:“番地虽居荒服,究隶中国版图遂听其蛮触相争,必为外国所轻视,更生觊觎。该督惟当按约理论,阻令回兵,以敦和好。”这表明清政府 A高度重视台湾的海防地位 B防范西方列强干预 C以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主权 D力图维护天朝尊严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反映出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 B. 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C.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D. 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13.下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 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

7、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旁边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革命14. 1939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禁止使用“蛮、夷、蕃”等词来称谓少数民族,同年9月行政院又下令禁止滥用“少数民族”一词,提出以地域来称谓边疆同胞。国民政府此举旨在A缓解尖锐的民族矛盾 B践行“五族共和”的思想C加强其专制独裁统治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 马克思说:“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即用领导者的政权机构取代了先前统治国家的政权。”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的A暴力革命斗争方式 B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普选建立政权方式

8、 D新型政府运行机制16.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 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 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C.

9、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8. 下面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部分),习近平的外交思想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6年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17年金砖会议亚太经合“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D借助中国智

10、慧推动世界共赢19. 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A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 B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C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 D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20. 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

11、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C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D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21.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该方法包括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D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22.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汉代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从中可得出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B.农业扩大

12、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23.唐朝规定,蕃商可以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理很大程度上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A.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B. 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C.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 D.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24.欧阳修撰新唐书地理志,对于所修农田水利,皆详加记载。据其记载,农田水利“散见于全国各处,而淮南道和江南东道为独多,北起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南迄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南

13、)海滨,络绎不绝”。据此可推知,当时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安定 B.生产区域差别明显C.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南方农业得到发展25.明正德年间,官府对外国贡使来华附带的私物抽取十分之二作为税收,剩余部分允许其自行交易。这反映出当时A.海禁政策出现松弛 B. 政府放弃商业监管 C.朝贡贸易已经废止 D.海外贸易得以恢复26.15世纪后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白银,在威尼斯的价格为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的价格则为2030克白银。据此推断A. 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 B. 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C.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D.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27.下表是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50145338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