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8025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增强规则意识 规则与秩序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 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 人 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制约 缰绳的功能相当于汽车的油门 刹车和方向盘 它的作用是控制马的速度和前进方向 课堂纪律保证教师能按照教学计划传播知识 纪律与法律纪律是指社会一定组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活动正常进行而制定的 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法律 概括 严谨 普遍的 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 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做遵纪守法的人视频 监拍女司机高速路倒车引发五车连环追尾法律链接 交通肇事罪 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

2、法规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视频 校园暴力法律链接 故意伤害罪 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 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故意伤害罪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

3、伤造成严重残疾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 免刑 1 不满14周岁的人 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 都不负刑事责任 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2 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 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14周岁 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 不追究刑事责任 烧杀淫掠 商贩抱头 3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4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不适用死刑及死

4、缓 6 已满75岁故意犯罪的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的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 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 不适用死刑 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建设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概念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 依法治国的关键和重点 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违法必究 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

5、行人信用监督 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法院要及时准确更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并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 有关网站 移动客户端 户外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 供公众免费查询 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公安 民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国土资源 住建 财政 金融 税务 工商 安全监管 证券 科技等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拒不执行判决 裁定罪 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 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 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6、刑 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尊严和权威法制与法治法制就是法律制度 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 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 法治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 社会调控方式 与人治相对立 在我国 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 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 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 但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安乐死分为积极的安乐死与消极的安乐死 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 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 经其承诺 不采取治疗措施 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 任其死亡的安乐死 这

7、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2006年7月27日晚 丁云虾家和房东陈炎娇家一同吃晚饭 到了晚上10点 丁云虾10岁大儿子俞攀和8岁的女儿俞悦 相继出现腹疼 头疼 呕吐和抽搐等症状 被诊断为食物中毒 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在接报报警后即到达现场 宣布该案系 人为投毒 于当日刑事立案 2006年7月30日 警方从死者的心血和呕吐物中检验出 氟乙酸盐 有毒成份 认为死者系氟乙酸盐中毒死亡 并认为其邻居念斌存在重大作案嫌疑 据警方提供的案卷资料 念斌投毒动机是 2006年7月26日晚 一名顾客来买香烟 被丁云虾招呼到她的店里 两者同开杂货店 抢了念斌生意 因怀恨在心 想教训丁云虾 遂于次日凌晨将鼠药投入邻居家的铝壶中 造成了2死4伤 念斌曾经被四次判处死刑 2014年8月21日终审判处无罪释放 2014年12月25日 念斌正式提交赔偿申请 要求福州中院赔偿1500万元 法院最后决定赔偿120万元 念斌投毒案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1 依法治国2 执法为民3 公平正义4 服务大局5 党的领导 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