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更衣记教案 .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7744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更衣记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更衣记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更衣记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更衣记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更衣记教案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更衣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了解作者对服装日新月异变化的简介过程与方法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张爱玲散文的深层意蕴。重难点体会张爱玲散文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一、旧课反馈二、导入新课三、作家作品:见学案四(一)、梳理文章结构,并概括层意。(速读文本,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然后概括) 第一部分:第1、2段,由晒衣服而引起对服装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至第13段写清代服饰变化。 第三部分:第14至第24段,写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二)、文本赏析:(基础能力层级C)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如下

2、问题:(跳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概括)、课文36节中,介绍了清代服饰哪些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特点:没有什么时装可言,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对于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律,仅有姑娘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 社会现实:世界迂缓、安静、齐整,等级制度森严,思想禁锢,社会少有活力。 、课文第7节中说“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这反映了时人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反映了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 、清代末年,服装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各反映了时代什么特点?请结合课文具体阐述。 明确

3、:(1)服装变小、变紧,(以女装而言,袄子套在身上像刀鞘,紧身背心使女人看上去像一缕诗魂,铅笔一般瘦的裤管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 时代特点:政治动乱,社会不靖,社会处于一种“过渡时代”,百姓生活“颠连困苦”。 (三)、主题探究(基础能力层级D)(小组讨论,联系背景) 1、民国初年的服饰有哪些变化,各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明确:变化: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 社会现实: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 变化: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舶来晶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社会现实:西方思想与文化涌入中国,人们全盘接受,崇洋媚外。 变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

4、而尖,忽而六角形。 社会现实: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抄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候,也同样地千变万化。 2、作者对于时装的日新月异有见解? 明确: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人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 3、从1921年起,女子服装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心态? 变化:一致采用了旗袍,旗袍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心态:女人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

5、杀绝。 变化:时装开始紧缩 。喇叭管袖子收小了。一九三年,袖长及肘,衣领又高了起来,高领是圆筒式的 心态:对内对外陆续发生的不幸事件使民众灰了心。青年人的理想破灭,时装体现讽刺和绝望后的狂笑。 变化:欧美流行着的双排钮扣的军人式的外套正和中国人凄厉的心情一拍即合 。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国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长袍,袍叉开到大腿上,露出同样质料的长裤子,裤脚上闪着银色花边。 心态:表面上无不激烈地唱高调,骨子里还是唯物主义者。表面上似乎与国际接轨,骨子里恪守中国的传统。 变化:衣袖废除。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嵌钮。剩下的只有一件

6、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 心态:现在要紧的是人(突出个体的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变化: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 心态:向传统的一方面走(回归传统),细节虽不能恢复,轮廓却可尽量引用,用得活泛,一样能够适应现代环境的需要。 4、在张爱玲笔下,女子的时装始终与政治时事相连,请分析下面几句话所体现的女子的地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顶圈一般,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 、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颇,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 、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明确:女子服装的改变始终与时政变化相连,反映女性从衣饰到身体,从身体到生存和自由,始终处于男权目光的审视下,处于被鉴赏与被监管地位。 因为时政变化始终是在男性作用下的结果,男性话语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五、课外拓展:(基础能力层级D)(课后讨论、交流) 阅读张爱玲的散文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体会文字后面的含义。六、课堂小结 小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