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7494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2018年浙江省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考试时间:* *分钟满分:* *分姓名:_ 班级:_考号: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评分*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阅卷人一、单选题得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公园的夜平时总是静m的,国庆节期间却下子人声鼎沸,热闹起来了。在花团锦c的小广场上,大妈们的广场舞跳得正欢。装点着各色彩灯的小船,穿梭在湖水里,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到处都是兴高采烈、神采奕奕的人们,穿行其中,你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和生气篷勃的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mc_

2、静_花团锦_人声鼎沸神采奕奕(2)“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_。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阅卷人二、默写得分2.古诗文默写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黑云压城城欲摧,_”,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_,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_”,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_,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_,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_,_,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

3、。请你也写出连续两句关于战争的诗句:“_,_。” 阅卷人三、名著导读得分3.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一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时间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等情节。文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本人。文章主要采取对比手法来表达主题。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塑造和刻画,深刻的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生活的凄苦,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主题。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4.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唐僧见他

4、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卿卿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

5、,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项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选自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选段中唐僧赶走悟空的原因是( ) A.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B.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C.假悟空打倒唐僧,抢走了行李D.悟空

6、发怒毁掉了人参果树(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要回答。 (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短的话说说。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

7、断是这畜生弄喧!”(节选自西游记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阅卷人四、现代文阅读得分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手 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

8、,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

9、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叔叔,你的手真好。” 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

10、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

11、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包围。 (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

12、,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胖男人:_小伙子:_ (2)文章第17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的内涵。 (3)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1

13、5段划线句(A)的伏笔。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18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 (5)文章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6)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结合你对小男孩的认识予以探究。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