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87423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6年中考数学(浙教版)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含答案)_5458266.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数学2016年中考第一轮复习分区块效果检测-全等与相似1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温馨提示:每一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1.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 SAS B. ASA C. AAS D. SSS2.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

2、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 )A.1对 B.2对 C.3对 D.4对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F在BC边上,连接DE,DF,EF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FCE与EDF全等( )AA=DFE BBF=CF CDFAC DC=EDF4如图所示,ABC中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已知线段AB坐标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3,1),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3,将AB在第一象限内放大,A点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A(3,6) B(9,

3、3) C(3,6) D(6,3)6如图,在ABC中,已知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四边形CEDF有可能成为正方形;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CEDF的面积是定值;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B C D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CAB,CBAB,AB=AD,CD=AB,点E、F分别为AB、AD的中点,则AEF与多边形BCDFE的面积之比为( )A. B. C. D. 8.如图,已知AB、CD、EF都与BD垂直,垂足分别

4、是B、D、F,且AB1,CD3,那么EF的长是( )A B C D9.如图,OAB与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l: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 )A.(1,2) B.(1,1) C.() D.(2,1)10.如图,在ABC中,AB=CB,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过点C作CFAB,在CF上取一点E,使DE=CD,连接AE对于下列结论:AD=DC;CBACDE;AE为O的切线,一定正确的结论全部包含其中的选项是( )A. B. C. D. 2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11 如图,已知

5、D、E和F、G分别在ABC的AB、AC上,DFEGBC,AD:DE:EB=1:2:3,则S梯形DEGF:S梯形EBCG=_12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A=30,AB=8,则DE的长度是_13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B=50,则BDF= 14已知RtABC中,C=90,AC=BC,直线m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直线m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若AE=3,AC=5,则线段EF的长为_15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连接DE,在DE上取一点G,连接BG,使BG=BC,连接CG并延长与AD交于点

6、F,在CG上取一动点P(不与点C,点G重合),过点P分别作BG和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点N若四边形AEGF的面积是,则PM+PN的值为_ 16 如图,在ABC中,C=90,AC=BC=2,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CEDF的周长不变;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共7题,共66分)温馨提示:解答题应将必要的解答过程呈现出来!17(本题6分)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

7、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垂足分别是E,F求证OE=OF18(本题8分)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1)求证:ABDCAE;(2)连接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19(本题8分)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交BC于点E(1)求证:BE=CE;(2)若BD=2,BE=3,求AC的长 20(本题10分)如图,在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8、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厘米/秒时,能够使BPDCQP?(2)若点Q以(1)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仍以3厘米/秒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按逆时针方向沿ABC三边运动,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21(本题10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cm2)(1)当t=1秒时,S的值是多少?(2)

9、写出S和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若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22(本题12分)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1)求证:ADBC; (2)求证:AGDEGF;(3)如图2,若AD、BC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求的值 23(本12分)如图,PB为O的切线,B为切点,过B作OP的垂线BA,垂足为C,交O于点A,连接PA、AO,并延长AO交O于点E,与PB的延长线

10、交于点D(1) 求证:PA是O的切线;(2)若,且OC=4,求PA的长和tanD的值 答案1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ACADCCBD2 填空题:3 解答题:17.证明:在ABD和CBD中,ABDCBD(SSS),ABD=CBD,BD平分ABC又OEAB,OFCB,OE=OF18. (1)证明:AB=AC B=ACB 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C,即ADB=90AEBC EAC=ACB B=EAC CEAE CEA=90 CEA=ADB又AB=AC ABDCAE(AAS)(2) ABDE且AB=DE。 由(1)ABDCAE可得AE=BD, 又AEBD,所以四边形ABDE是

11、平行四边形ABDE且AB=DE19.(1)证明:连结AE,如图,AC为O的直径, AEC=90, AEBC,而AB=AC, BE=CE;(2)连结DE,如图,BE=CE=3, BC=6,BED=BAC, 而DBE=CBA,BEDBAC,即BA=9, AC=BA=920.解:(1)设点Q的速度为v,经过t秒BPD与CQP要使BPDCQP,必须满足BD=CQ,BP=PC,即, 解得答:点Q的运动速度为厘米/秒时,能够使BPDCQP(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x=3x+210,解得,点P共运动了厘米,80(8+10+10)=2(周)24厘米,这时在AB上答:经过秒,点P,Q在第一

12、次在边AB上相遇 21.解:(1)如图1,当t=1秒时,AE=2,EB=10,BF=4,FC=4,CG=2,由S=S梯形GCBESEBFSFCG,=(2)如图1,当0t2时,点E、F、G分别在边AB、BC、CD上移动,此时AE=2t,EB=122t,BF=4t,FC=84t,CG=2t,S=S梯形GCBESEBFSFCG如图2,当点F追上点G时,4t=2t+8,解得t=4,当2t4时,点E在边AB上移动,点F、G都在边CD上移动,此时CF=4t8,CG=2t,FG=CGCF=2t(4t8)=82t,S=FGBC=(82t)8=8t+32即S=8t+32(2t4)(3)如图1,当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的边移动时,0t2,在EBF和FCG中,B=C=90,若,即, 解得t=又t=满足0t2,所以当t=时,EBFFCG,若即,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