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7364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意义。会查密度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关注STS。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唤起对自然界奥秘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法制、诚信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二、学生及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学

2、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迅速成长期。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使用,同时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懂得使用归纳法,但是并没有建立物质的密度这一物理概念,没有详细了解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实验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存在很大欠缺。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法引出问题怎样鉴别物质,接着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让学生发现物质的特性密度;并知道密度概念的由

3、来,认识密度的另一种表述与测量方法密度公式,以及密度单位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的意义,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2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单位的意义。四、实验器材与教具大小大理石块、大小木块、天平、砝码、刻度尺、金属块等。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媒体使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介绍: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带给世界一个令人惊叹的成绩912.17亿元。外媒称,购物狂欢节后,中国再现“全民忙”,不少网民开始退掉那些明显不及预期的商品。网购的商品是真是假?如何鉴别呢?这场购物

4、狂欢中老师也成了一名剁手党,网购了许多物品,其中有一个漂亮的银手镯,可不知道手镯是否纯银的?你们能帮老师鉴别吗?其实鉴别物质的原则就是,这种物质的某种性质(比如颜色、气味、软硬等)与其他物质不一样,只要找出这种性质就行了。教师出示:颜色相同的两个手镯(分别为白银和白金)师:有时观颜色也不易分辨师:颜色和体积几乎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如何分辨呢?能单凭体积来鉴别他们的种类吗?师:颜色相似的大木块和小石块,能单凭质量大小来鉴别吗?演示:将大木块和小石块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两盘,天平倾斜。交流、讨论、思考:怎么帮助老师鉴别双十一上网购的银手镯的真伪?生:看颜色生:比体积生:掂重量比质量学生讨论得出不能仅根

5、据体积或质量的大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生猜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也许能鉴别它们的种类。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法制、诚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引导讨论课件展示2.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师:看来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可能不同,质量和体积之间的联系可能对鉴别物质起了关键作用。问: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师:由生活经验可知,每个一元硬币的质量和体积都是相同的,相同的硬币,枚数增加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那么由其他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是否也满足这种关系呢?猜想1:物体的体积

6、越大,质量也越大。猜想2: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抛出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设计实验方法课件展示师:我们先来研究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师:实验对物体的选择有何要求?师:每种物质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师:实验中所有的小组只测量一种材料是否有不足之处?教师总结:为了找到普遍规律,实验中应多选取几种不同的物质,每种物质各选两个体积不等的物体。所以,这个实验中,我们选用不同体积的木块和大理石块。这样才能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师

7、: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使用什么工具?如何测量?师:质量m用天平 体积V用刻度尺或量筒讨论交流:材料相同,质量和体积不同,便于分析比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讨论回答:为了找到普遍规律,实验中应多选取几种不同的物质,每种物质各选两个体积不等的物体。学生讨论回答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表达能力。以提示点拨为主,启发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创新精神。渗透科学研究的思想。多次测量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知识回顾课件展示快速抢答:天平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工作台上。(2)使用前,将游码

8、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上;若发现天平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 ,使天平平衡。(3)天平的 盘放置需称量的物品, 盘放置砝码;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被测物的质量为 g。学生抢答回顾知识,有利于实验时能规范使用天平测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实验多媒体显示记录表3.自主合作,验证猜想把学生分为八组,分别探究不同体积的大理石和木块。教师在学生中来回巡查,组织、指导学生实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大理石块或者木块的质量和

9、体积,记录数据。按照要求记录完毕后讨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感受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多媒体展示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将学生测量的数据展台投影,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讨论:(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或相近?(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相同的。分析展示数据,找出质量与体积之间比值恒定这个特点。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或不足之处。学生汇报实验数据讨论并由学生阐述通过分析

10、数据,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分析能力及整理信息的素养。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误差”的存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并且对密度的建立过程理解得更深刻。引出概念5.系统学习,掌握新知引导思考: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个比值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2)公式:=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3)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单位的物理意义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看实验表格 “质量/体积”一栏数据问:它表示哪个物理量?

11、师总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学生阅读课本,系统学习密度概念、公式、单位等。思考与讨论学生重新看实验记录表中“质量/体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主探究得到密度的概念,可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概念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测量的数据6.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现在一起来鉴别网购的银手镯是否纯银的?质量m=51.54g,体积V=4.91cm3请计算手镯的密度。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从中找出规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多媒体展示7.回顾反思,升华新知(1)生活中说“石头比木头重”是什么意思?(2)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知识再应用,巩固知识,应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能力方面有何收获?学生思考、回答加深印象,正确认识自己的进步。作业1.根据所学的密度知识测定牛奶或酱油的密度; 2.完成课后练习; 3.登录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