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7359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2017年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2、过程与方法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

2、及艺术效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

3、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历史组 关键词:秦始皇秦代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地理组 关键词:秦始皇陵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陵修建的情况。雕塑组 关键词:兵马俑铜质车马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展

4、示组 展示兵马俑的姿态。 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容一下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点、艺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征。 演讲组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假如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员,将会如何介绍。(300字左右)综合组 1987年兵马俑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凭借哪些优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作为后来人应如何给予保护?(空气、湿度、旅游人群等)3全班进行交流。4教师点评:打开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形就像一尊跪射武士俑展现在我们面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的雕塑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5、等宝贵的信息。特别是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细节处理的成功,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从这些栩栩如生 誉。对比秦汉人物俑的区别:板书设计:秦兵马俑汉人物俑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手法细腻,写实传神。汉俑虽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情,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的外貌。课后回顾:第一课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

6、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构成的概念?2.构成的分类?3.平面构成的概念?2、导入课题: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

7、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要求每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第二课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

8、教材分析: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二、教学目标: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

9、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2、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四、教学准备: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术作品五、教学方法:启发、体验、交流六、教学过程:1、看生活、认线条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

10、美感。第三课 速写练习一、教材分析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三、教学重点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四、教学难点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五、教学过

11、程1、导入 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并引导: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3、分组实践 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模特,摆好姿势,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写,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画速写的方法。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用心去感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大胆的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生活。5、作业布置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角

12、落进行描绘。如操场一角教室一角卧室一角等。第四课 工笔花卉一、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准备: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

13、的课程写意花卉2、写意花卉:(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 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4、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五、课堂总结: 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第五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1、教材分析:本课是“

14、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2、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二、教法、学法:1、教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