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教案1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7294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从西晋到十六国、北方民族的内迁及我国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

2、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课学习1从西晋到十六国(1)西晋的建立: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跟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2)西晋灭亡到十六国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西晋统治如此短暂的原因?教师小结:(1)统治集团耽于享乐,争权夺利;(2)八王之乱,严重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3)周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起兵反晋。在此前后

3、的100年间,以黄河流域为中心,15个由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陆续出现,加上西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总称十六国。2北方民族的内迁教师:伴随着政权的更替,民族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人口大规模迁徙的情况。问题:(1)西晋时期内迁的主要有哪几个民族?(2)北方各族的内迁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并展示。3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

4、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提问:“孝文帝改革”包含哪些方面?a政治上改用汉制,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解答: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迁都后,孝文帝继续进行了哪些改革?说汉语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要立即改,仍说鲜卑的,一律降爵罢官。穿

5、汉服展示汉服与胡服的图片,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结汉亲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小结: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为以后南北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阅读课文小字内容,了解“北朝”。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