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72922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知识)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源:国家公务员网常识判断之百科知识集锦一、地球知识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二、大气现象大气是混合气体,无色无味,通常人们看不见它的存在。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而其他气体,如氢、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等,只占大气体积总量的百分之一。大气具有重量,那么它就必然存在着压力。我们把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强,即气压。气压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毫米和毫巴。在标准状态下,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而760毫米气压又相当

2、于1013.25毫巴。在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如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波最容易被大气分子和微粒散射出来。波长较长的如红、橙、黄等颜色的光波透射力最强,它们能透过大气分子而保持原来的前进方向。这样光波的分离作用就发生了,而颜色也就出现了。(一)极光极光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剧烈时,太阳发出大量强烈的带电粒子流,沿着地磁场的磁力线向南北两极移动,它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的上层,其能量相当于几万或几十万颗氢弹爆炸的威力。由于带电粒子速度很快,碰撞空气中的原子时,原子外层的电子便获得能量。当这些电子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便会辐射出一种可见的光束,这种迷人的色彩就是极光。(二)海市蜃楼在

3、炎热的夏季中,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区,当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太阳的猛烈照射时,温度升得很高,空气密度变小了,而上层的空气仍然比较冷,空气密度也大,这样由远方物体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在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就要向远离光线的方向折射。当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时,就会发生全反射,于是远处物体上下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就沿下凹的路径到达观察者眼中,出现“海市蜃楼”。而在地面逆温较强的地区,尤其是在冷海面或极地冰雪覆盖的地区,由于底层空气密度很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很小,这种上疏下密的空气就能使物体投射的光线经过它产生折射和全反射现象,以致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三)虹和霓虹是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

4、上所发生的折射、分光、内反射、再折射等造成的大气现象。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称为副虹或霓。霓和虹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二次内反射,因此光线通过雨滴后射到我们眼帘时,光弧色带就与虹正好相反。NextPage三、地理现象(一)火山火山口是地球释放热量、气体的裂口。火山由地球深处的岩浆等高温物质穿过地壳裂缝,喷发出地面而形成的锥型山体。地球学上又称堆积山。地球上有两个最大的火山活动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火山带。世界上共有850多座活火山(陆地上有700多座、海底有100多座),其中3/4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成为地球佩戴的“火环”。(二)地

5、震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能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三)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四)洪水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全部经济损失的40%。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肆虐的

6、地方,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四、天文知识(一)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8颗大行星(冥王星被称为“矮行星”)、66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陨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中,一般把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半径和质量较小,但密度较高。把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构成,石质和铁质只占极小的比例,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太阳系的外形呈碟状,直径超过120亿千米。位于中心

7、的太阳拥有太阳系998的质量。NextPage(二)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美国和俄罗斯是航天领域的“两极”,其载人航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洲空间局、中国和日本正成为航天领域迅速崛起的“第三极”。美国为谋求和保持“空间领先”地位,自1958年成立航空航天局以来实施了一系列载人航天计划。从“水星”计划到“双子星座”计划,再到“阿波罗”计划,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原苏联从1961年4月12日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起,到1970年共发射“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16艘。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8、与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一朝成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常识之公共基础知识点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

9、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

10、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

11、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12、是。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系统论扬弃了先分

13、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

14、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

15、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