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70801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TI杯电子设计大赛C题论文正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摘 要本系统以MSP430F5438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全桥电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驱动电路、LC滤波电路及液晶显示和键盘,通过运放对电压、电流做反馈,再经过MSP430的调节来改变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即软、硬件的协调配合,从而达到预控制目的。本设计能实现电子负载的恒流控制,检测电子负载的电流、电压并由液晶显示,整个系统具有稳定性强、调节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题目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全部要求。该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能够将低压侧的功率传送到高压侧,实现废电回收再利用功能。 关键字:电子负载,全桥,PI调节,PWM一、 方案论证1、 系统框图:本系统主要由全桥电路、电压电

2、流检测电路、驱动电路、LC滤波电路及液晶显示和键盘等主要模块组成,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键盘430单片机控制器电流比较全桥电路隔离驱动LC滤波功率器件被测电源电流检测电流显示电压显示电压检测A/DA/D图1 系统框图2、恒流模式设计:方案一:采用电流互感器对电流回路上器件的磁场进行反馈,构成恒流模块。然而该电路的实现形式比较复杂,考虑到竞赛的时间限制,不采用此方案。方案二:采用恒流二极管构成恒流模块,简单易行。但恒流二极管的恒流特性并不是非常好且电流规格比较少,价格又比较昂贵。故此方案也不可行。方案三:采用以全桥电路为基础,增加电流反馈电路,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给单片机处理,输出理想占空比

3、来控制MOSFET管的开通和关断,实现恒流模式。此方案简单,系统稳定性高,可实现性强。综上,选择方案三。3、主控模块设计方案一:采用ATMEL 公司的AT89C51作为控制芯片,51单片机价格便宜,应用广泛,但是使用AT89C51需外接两路AD转换电路,实现较为复杂,故不采用。方案二:采用高档系列AVR单片机ATmega8作为本系统的控制芯片,对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优越性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ATmega8价格昂贵,对于此题性价比不高,因此不采用。方案三:采用TI公司的MSP430F5438作为控制芯片。MSP430运算速度快,超低功耗,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高性能模拟技术,MSP340F543

4、8提供了16位TIM,TIMA支持多重的捕获比较模式,能进行PWM的生成和内部定时,内部集成12位ADC,能够自动的进行采样并进行转换,可以顺利实现题目的各项要求 。综上所述,本系统选择方案三。4、电流采样设计 注意:MSP430智能识别正极性电压信号,桥式电路输出双极性,故在采样环节要对电平抬高。方案一:采用三个运算放大器,构成高端采样电路,从主电路中采集电流,与参考电压比较,比较结果反馈给主回路,实现稳流,但是该电路使用运放多,电路复杂,不容易设定参数,故不采用此方案。方案二:可以采用高端采样芯片直接对电流采样处理,INA114具有此功能。INA114是TI公司生产的一款具有精度高、失调电

5、压低、漂移小、共模抑制比高等优点的运算放大器,这样仅使用一个运放便可实现理想采样的要求,电路简单,成功率高。 综上所述,系统选择方案二。5、电压采样设计方案一:电阻分压法,将采样电压直接经过分压器,得到预定值电压,该方法使用简单,但是其精度受外界环境(主要是温度)影响较大,且不能实现隔离,作为模拟反馈量进行a/d转换,需要加入隔离放大器方案二:将采样值经过一个反相比例器和加法器,再由两个稳压管稳压限幅,这样输出的电压值可以保证在03.3V之间,单片机可以准确读取采样电压。综上,选择方案二。二、 理论分析与计算1、电子负载及恒流电路的分析直流电子负载,即在恒流(CC)模式下,不管电子负载两端电压

6、是否变化,流过电子负载的电流为一个设定的恒定值。如图1-1(见附录)所示,在左侧电源处并联一个电阻R与恒压源模拟蓄电池,从而可以吸收电源侧功率,实现电子负载。恒流电路就是利用高端采样芯片对电流采样电阻两端进行取样,经过PI调节,反馈回电路,从而实现电路恒流。2、电压、电流的测量及精度分析如图2-1(见附录)所示,在电路右侧进行电压采样,通过一个反相比例器和一个加法器,将采集到的电压调整在03.3V之间,然后送给单片机,经过A/D转换,与内部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并显示电压值。如图2-2(见附录)电流值的测量借助采样电阻,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经过INA114放大 ,送入单片机,由A/

7、D转换模块测出并显示电流值。通过多次采样去峰值,然后再求平均值的方法,实现高精度测量。3、电源负载调整率的测试原理电源负载调整率是衡量电源好坏的指标,好的电源输出接负载时电压降小。当电源输出电流为零时,电源电压为U;电源输出电流为额定值时,电源电压变化了,则电源负载调整率为。更换串联在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端的电阻值,得出不同的负载调整率。比较不同的负载调整率发现,串联电阻越小,负载调整率就越小,等效被测电源的性能就越好。三、 电路与程序设计1、电路设计(1)全桥电路 采用INF540N MOS管,它的导通电压低,GS间内阻较小,很容易驱动上下两个桥臂互补导通,从而输出双极性电压。正因为此双极性所以

8、在实现恒流时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即电子负载两端电压E。(2)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选用TI公司的OP07,它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集成电路,它的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在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方面非常适用,因此采集到的电压值非常理想。电流检测电路选用TI公司的INA114,进行低端采样,在地线回路中增加额外的电阻,借助采样电阻,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测出电流值。(3)隔离驱动电路 该系统的信号采集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需要经过模数变换,采用6n137对不同的MOS管进行隔离,有效地抑制噪声对系统的干扰;采用TPS2811(内部稳压器的反向双路高速M

9、OSFET驱动器)驱动MOS管快速导通。(4)LC滤波电路采用大电容(20uF)、大电感(10mH),有效地滤去杂波,纹波电流大大减小,得到很强的直流信号。(5)液晶显示 考虑到本系统中显示的内容以及系统的实用性,采用液晶显示(LCD)。液晶显示具有功耗低、体积小、质量轻、无辐射危害、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响稳定不闪烁、画面效果好、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点阵式LCD不仅可以显示字符、数字,并且可以实现屏幕上下左右滚动、闪烁等功能。本次设计中要测量实际的电压电流值,清晰得显示。2、程序设计本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开始初始化液晶点亮等待按键YN判断按钮停 止141311设定电流负载调整率退

10、出输入12任意键响应中断采集电流PI调节改变PWM图2 程序流程图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1、测量方案及测试条件本系统采用两台直流稳压电源,一台模拟双路稳压源,另一台作为被测的电源。常温实验室测试,将直流电源连接直流负载,在恒流模式下设定负载参数,分别测量计算负载电压、电流,与万用表测量值进行比较。电 子负 载直流稳压电 源VC31-AC31-V图3 测试框图A2、测试结果本系统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测试结果恒流模式按键电流示数(mA)标准电流(mA)电压示数(V)标准电压(V)100991028.5108.566991003.5563.5789910313.46413.5493003043

11、035.7865.7703043030.8470.77630430310.75510.7815005044963.6963.629504500-1.397-1.4445034978.7738.820800804811-0.887-1.041803806-5.593-6.0648038048.0308.04210001.0020.9971.5281.4151.0020.998-3.394-3.6491.0020.9936.4056.4083、测试结果分析 在不同电流等级下,稳定状态时测量电流明显趋于实际电流,测量电压明显趋近与实际电压,因为PI调节的限制,测量电压与实际电压会有一些偏差,但在要求范围内。五、总结经过审题选题、方案论证、设计实现、测试调整、结果分析等完整过程,最终完成了本套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性好,功能完善,达到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全部要求。六、参考文献【1】 王兆安,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 . 第4版 . 机械工业出版社【2】 秦 龙 . MSP430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 .电子工业出版社附录:图1-1图2-1图2-2.专业.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