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987013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1 19 张涛 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2020 1 19 张涛 2 2020 1 19 张涛 3 第一章能源管理体系前期工作 2020 1 19 张涛 4 第一节统一思想 领导决策 最高管理者确定建立体系确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范围 2020 1 19 张涛 5 第二节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020 1 19 张涛 6 第三节制定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工作内容 PDCA各阶段 过程的内容 进度 每个过程完成的期限 参与部门 各过程参与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负责人 由谁总负责 2020 1 19 张涛 7 第四节标准宣贯培训 培训目的 传达意图和决策 培训对象 领导层 管理层 内审员及

2、关键岗位 培训内容 节能意识 体系标准内容 初始能源评审内容 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初步计划 2020 1 19 张涛 8 第二章初始能源评审 2020 1 19 张涛 9 第一节前期准备 确定评审范围 至少覆盖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范围 组织精干力量 成立评审组 最高管理者任命评审组长 评审组成员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节能法律法规知识 具备相关的评审技巧和能力 2020 1 19 张涛 10 评审内容 1 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 2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3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4 出具初始能源评审报告 2020 1 19 张涛 11 第二节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目的 范围 程序 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

3、要求 掌握目前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 为企业建立遵法贯标机制 评价能源因素 制定目标指标等一系列活动提供依据 2020 1 19 张涛 12 第二节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目的 范围 程序 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和收集应覆盖本单位全部的能源管理活动 2020 1 19 张涛 13 2020 1 19 张涛 14 第二节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目的 范围 程序 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收集和获取 规定收集范围 频次 方法及部门的职责 识别和评价 识别出适用于企业的具体条款 并按照具体内容检查企业遵法情况 传递和更新 确保人员知道并遵守 做到及时更新 2020 1 19

4、张涛 15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评审能源管理制度的原则文件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找差距 文件和文件之间的系统性 一致性 文件的可操作性 5W1H 文件的适宜性 适用性 更新 可达到 2020 1 19 张涛 16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能源方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能源方针能否为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能源目标 指标是否为定量的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17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是否适应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需求 是否设置了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管部门 组织机构关系是否得到了落实和

5、开展 各部门 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18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采购及输入管理是否合理选择能源供方 能源采购合同是否全面规范 购入能源的计量是否全面准确 购入能源质量的检测及核查是否符合规定 贮存管理是否合理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19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评审能源转换管理是否明确保持设备的经济运行状态的系列参数 是否制定全面 合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是否定期测定设备的效率

6、并确定其最低基限 是否制定并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条件 是否制定并执行转换设备与其它设备和环节的运行调度规程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0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评审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是否明确参数并制定管理文件 分配传输系统布局是否合理 是否合理调度 是否对输配管线定期巡查 测定损耗 对部门用能是否准确计量 建立台帐定期统计 与其它环节的沟通交流是否充分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1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

7、管理现状 评审能源使用管理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整中是否考虑到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充分利用余能使加工过程能耗量最小 各工序是否通过优化参数 加强监测调控 改进产品加工方法来降低能耗 是否规定了耗能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 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加强维护和检修 是否合理地制定能源指标并层层分解落实 是否对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 统计和核算 是否对能源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是否对能源指标进行及时地修订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2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1 评审能源计量范围 是否涵盖三个层次的三种状态 能源计

8、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用能设备 输入输出使用 2020 1 19 张涛 23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2 评审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 是否达到GB17167要求 是否满足分类计量 是否满足分级分项考核 是否满足能源检测的需要 是否配备自查用便携式仪器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4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3 评审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查看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查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 查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 查看能源计量器

9、具检定 校准和维修人员的资质 查看能源计量器具是否有专人管理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5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1 评审能源供入量统计状况查看各种能源记录的统计是否合理全面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6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2 评审能源加工转换统计状况生产的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数量 生产二次能源所消耗的数量 生产的二次能源的相关参数记录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

10、9 张涛 27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3 评审能源输送分配统计状况液态 气态能源的管道输送 电能输配 固态能源输送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8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是否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 渠道 方法 可行性研究 节能技术进步方面的管理文件对采用的新技术是否评价是否制定实施计划 方案实施后是否效果评价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29 第三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 能源利用管理过程

11、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判断自身的现有能源管理系统是否具有持续改进性 是否出现问题及时分析 并采取措施 自身系统是否系统有效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节能技术 管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30 第四节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能量平衡 设备效率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对一个系统输入 输出及损失能量建立平衡关系 转换 E供入能 E转换输出能 E转换外公能 E转换损失传输 E总传输能 E传输输出能 E传输损失工艺 E供给能 E转换输出能 E传输输出能 E回收循环能 E工艺用能 E待回收能回收 E待回收能 E回收循环能 E回收外供能 E排弃能 能耗指标 能源成本 2020 1 19 张涛 31

12、 第四节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能量平衡 设备效率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能耗指标 能源成本 统计 设备或环节供入能量 有效能量 损失能量的统计数据 设备或或环节参数的设定及运行情况 核实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测试 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泵 风机电力变压器蒸汽加热设备电焊设备照明系统火焰加热炉 2020 1 19 张涛 32 第四节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能量平衡 设备效率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核算能耗指标 一 确定能源消耗量 二 核定产品产量 三 计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能耗指标 能源成本 2020 1 19 张涛 33 第四节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能量平衡 设备效率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能源成本分析 一 总能源费用的

13、计算 二 单位产品能源成本 能耗指标 能源成本 2020 1 19 张涛 34 第五节出具初始能源评审报告 初始能源评审的目的初始能源评审的范围初始能源评审的相关人员初始能源评审的程序和方法企业概况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识别能源管理现状能源利用现状急须解决的问题 2020 1 19 张涛 35 第三章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 2020 1 19 张涛 36 3 独立性 2 全面性 4 通用性 5 代表性 1 科学性 指标计算公式的推到要有科学依据 相对独立 减少指标的交叉 影响和重复 为业界所熟悉 通用的 常用的 全面反映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总体能效水平 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 一 指标框架

14、建立的原则 第一节确定基准建立标杆 2020 1 19 张涛 37 二 指标框架建立的步骤 一是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 能够涵盖全部生产流程的指标 二是能够反映主要工艺流程 环节或设备能效水平的指标 三是重要工序 设备等的关键性工业参数指标 2020 1 19 张涛 38 对给定指标的定义 统计口径和范围做出规定 可行时应分析对能源利用的影响程度 二 指标框架建立的步骤 2020 1 19 张涛 39 一种是通过经验公式或设备性能试验 直接给出某种因素影响的量化计算公式 另一种主要是针对不同规模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分别给出指标 二 指标框架建立的步骤 2020 1 19 张涛 40

15、 实现运行控制和绩效考核 为确定基准 制定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2020 1 19 张涛 41 二 确定基准确定基准就是企业通过利用能源审计 能源统计或节能诊断等工具 按照确定指标的原则 对企业的用能状况进行检查 分析和计算 并将所得的结果填入基准指标框架中 形成基准系统 2020 1 19 张涛 42 2020 1 19 张涛 43 三 建立标杆确定在哪一方面需要获得标杆 通过数据获得标杆 通过标杆和基准的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 并分析这种差距存在的原因 将消除差距的各种措施贯彻到能源管理中去 并指导能源目标 指标的制定 2020 1 19 张涛 44 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指标标杆

16、一 供电煤耗 2020 1 19 张涛 45 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指标标杆 二 生产厂用电率 2020 1 19 张涛 46 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指标标杆 三 水耗 2020 1 19 张涛 47 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指标标杆 四 油耗 2020 1 19 张涛 48 第二节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 一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的范围能源的购入贮存 加工转换 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 回收利用等过程的活动能够控制和可望控制的能源因素两类 2020 1 19 张涛 49 二 能源因素识别工具 2020 1 19 张涛 50 过程能量优化专家 设备诊断专家 节能评估专家 系统优化专家 能量综合控制专家 专家判断法 对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岗位进行现场询问或者问卷调查 确定人员类的重要能源因素 面谈法 按照各项工作的过程或者能源利用和管理的过程 进行观察 发现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过程观察法 对照法律法规 标准或其他标准 查找自身未满足要求的地方 确定为重要能源因素 是 非判断法 打分法 能效对标法 对识别的能源因素进行分类 确定评价银子 评分标准和分支 进行打分 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