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87009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下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西柏坡下乡调研报告第二篇:下乡包村调研报告第三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第四篇:家电下乡调研报告第五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西柏坡下乡调研报告 西柏坡下乡调研报告 初二五班 第二组 一、 调研地点: 西柏坡 二、 调研人员: 队长:王潇,瑞博雅 队员:张梓钰、万子凡、金筱轩、李照凝、李子豪、单开禹、袁翔儒、吕乐、刘阳钺、张雨琛 三、 调研目的: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的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作用。 四、 调研过程: 深入农村家庭进行考察及提问。 五、 调研结果: 调查项目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道路土路柏油路 房屋平房平

2、房,比先前 大一些 种植农作物玉米玉米 烧火材料粪土稻杆 学历不识字不识字 家庭成员学历两个儿子都是初中毕业 有没有大学生进行下乡调研 有,少有,多 大学生下乡调研对农村有无帮助 少少 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由医疗本,有医保,有补贴 改革开放后有没有富裕起来比以前富裕 最大的希望比较满足,希望儿子回家看看 家用电器电灯电视机,电扇等 农耕用具人力人力 综合评价农村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 不大,尤其是家电下乡的活 动还没有真正渗透到农村 内部。 六、调研分析: 短短三天的西柏坡之行,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人生之旅。在重温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的同时,也让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启发,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3、山县西柏坡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约90公里,1948年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今天,我本来到了这个边远的小山区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红色经典。 我们进行帮厨的地点是在一位老奶奶的家,这位老奶奶住在农村,是一位已经62岁的朴朴实实的农民。农村这里环境很美,有大片大片的玉米田,可是老奶奶家中却很简陋。我们做饭的时候仍用的是柴火烧,而且弄的满小院的油烟,老奶奶家的房顶使用报纸糊的,床还是那种土炕。老奶奶告诉我们她现在有了医疗保障和补贴但其他方面却没有改变,这不禁让我们深深感到心痛。农民是中国的根基,可是广大农民

4、却仍主着这简陋的小屋,这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到伤心呢? 虽然环境简陋,可是老奶奶的热情乐观却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奶奶不仅不让我们动手做饭,她还把家中所有的鸡蛋打碎给我们吃,她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还总是笑着。 我们还看见老奶奶的孙子,是一个好可爱的6岁左右的小男孩,他黑黑的冲我们笑,还给了小钰一朵喇花。 老奶奶的手艺很好,我们每个人都吃了满满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李照凝还吃了第二碗,我们接着又自己刷碗。 另一个令我们感慨万千的就是小屋子中到处都有的毛主席像,不管是镜子上、桌角上、墙上还是床边都贴着毛主席像。 “毛主席是红太阳”可以见得毛主席在大家心中是多么崇高的地位,可以看出大家又是多么崇敬毛主席

5、! 在与老奶奶的谈话中,我们发现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大学生下乡”虽作用不大但使农民了解到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国家对农民的关怀使农村路变宽了,房子由破砖瓦房变成了落落大方的砖房?但是,农村也还有许多未被改变的地方,例如烧饭还在用柴火,房子还是在用纸糊的房顶等,这些都是我们亲眼看到而又让我们痛心疾首的。 经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我们认为“革命精神”就是像革命烈士白求恩一样大无畏的为自己的信仰奋斗,无私的牺牲。而我们眼前的劳动人民是最大的功臣,他们为了解放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想想淮海战役,想想那一队队由农民组成的小推车,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下面是一段关于淮海战役

6、的资料: 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如民工支前负担最重的鲁中南区,以第六分区的统计 为例,该区共出动49万民工(常备民工17万,临时民工32万,许多临时勤务尚未计算在

7、内)占其总人口300万的16%以上。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即八个人中抽一个民工,除去老弱妇孺,几乎是动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而此次动员的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而永城、夏邑、宿县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多么伟大啊,我们众多的农民群众!可是现在却仍住着平房,喝着净水。他们应该受到最好的照顾,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不论怎样,我们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争做中国的栋梁之才,努力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4年6月16日星期三 第二篇:下乡包村调

8、研报告 “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下乡包村 调研报告 岚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索海冰 一、王狮乡阳坡坪村基本情况 阳坡坪村位于石桥山下,距209国道10公里,人口680人,165户,耕地2450亩,宜林地3500余亩,全村党员17人,学校一所,学生26人,村卫生所一所。经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有大牲畜200余头,羊600余只,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出务工23人,人均收入2014余元。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通过逐户走访排查、实地调研和座谈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收集汇总了现阶段阳坡坪村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当前阳坡坪村各种

9、关系基本协调,社会基本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复杂和紧张,存在着某些不安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经调查发现,阳坡坪村矛盾纠纷有以下两类。 1、群众与村支委及干部间的矛盾纠纷。 (1)、干部作风问题。由于村领导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政策执行上时常出现偏差,对待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时间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臵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常搞高压政策或“一言堂”,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使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因基层干部工作方式 1 简单粗暴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与群众

10、钓恶性互动起了双方的对立,基层群众把对个别干部的埋怨转化成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而群众的上访也让村委会把其划为“刁民”,干群关系逐步紧张。 (2)、管理职能与体制问题。基层组织,群防群治作用发挥不好。综治网络、人民调解网络不健全,组织的不健全导致在基层工作中,基层网络作用发挥不好,对因宅基地、土地、婚姻、邻里关系等引发的民事纠纷不能及时妥善化解处理。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基层群众对村委会的信任度成下降趋势。 (3)、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然而少数村干部在村级集体事务管理中;没有真正贯彻“四议两公开”,最多是形式上做到了村务、财务公开,但对于涉及村民利益

11、的重大事项,只是个别领导开个会就研究决定了,决策的不公开极易引发村民不满,村民代表会和村民议事会多数形同摆设,村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对干部多心、不放心,有意见,反映村干部吃喝贪占和财务混乱的越级上访问题仍居高不下。 2、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由于法律条文枯燥难懂,群众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邻里发生纠纷后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而基层组织又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从而导致邻里之间矛盾不断加深,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不断恶化。这些纠纷纠纷既影响 着村内的和谐、村风的健康发展,也使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 群众间的纠纷主要表现为: (1)、因宅基地、责任田引起的纠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12、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治与村规民约、历史与现状 的冲撞,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多之势。主要因村庄规划不够科学与规范;部分村民法律意识较为淡漠,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主翻建或新建,以致侵犯了他人的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加之现在农村年青人往往不愿意与父母住在一起,某些村民在翻建房屋时,为了能让自己和父母分开居住“建新不拆旧”,形成事实上的“多占抢占”,而产生了矛盾纠纷;有一些村干部不按法律、村规民约办事,乱许口,乱批地,也造成了许多纠纷;宅基地纠纷,往往特别难调处。 (2)、因家庭、婚姻关系引起的纠纷。伴随着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家庭婚姻类纠纷成逐

13、年上升趋势,农村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矛盾逐年升级。农村伦理道德遭甚至引发家庭暴力,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等犯罪现象。 三、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特征 一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类型的多样性。矛盾纠纷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 二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的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串联上访

14、,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许多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艰难与复杂性。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调处时当事人的情绪也较为温 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经济利益冲突引发,且大多发生在个人或群体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四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呈现激烈化。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在矛盾出现之初,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