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6908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一、积累运用。(共4题;共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划线宇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相信自己吧!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吧。把自己的心智公之于众,并努力实战。因为蕴_藏在人身上的潜力是无尽的,你能胜任什么事情,不但别人无法知xio_,而且若不动手尝试,你对自己的这种能力也会一直蒙昧_不察。只要做到这样,自己拔cu_超群就更有可能。 2.古诗文名句填空。 (1)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秋草独寻人去后,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

2、,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托着深情,“_”,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尽了乡情、乡愁。(选用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句子。) (5)“_”,有时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让我们彻底洗去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从而坚定“_”的信念。(选用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句子。) 3.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老督管又道:“且耐他(杨志)一耐。”4.名著赏析。

3、 (1)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

4、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艾青诗选中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 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

5、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

6、,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

7、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8、,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段中加下划线字“这”指什么?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苏小童的夏天姚讲 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

9、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

10、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甲】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

11、,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

12、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 , 但是价格便宜 , 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 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

13、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1期,有改动) (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那年夏天,苏小童没考上高中,进城随父亲_;当他发

14、现了_的秘密后,对父亲心生怨恨,于是有了新的筹划:_。八月底,他实现了回老家读高中的愿望。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简要分析父子俩的心理。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 , 不知道说啥好 , 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3)文章划波浪线的甲乙两处文字联系起来看很有意味。同样是做买卖,思路也相似,却体现出人物不同的行事方式与人格品质。请你仔细揣摩这两处文字,作简要评析。 (4)小说题目是“苏小童的夏天”,这个夏天对他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2题;共28分)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夏曰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哇今日蝶来多。【注】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a)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