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6738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精品范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论文范文题目: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一)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前几年我在广播听到这样一则消息:在一列由北京市驶往秦皇岛的列车上,乘客发现列车洗手间始终处在使用状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给大家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便报告了列车员。列车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断肯定是有人以此来逃票。在列车警卫的多次要求与命令下,洗手间的门终于打开了,原来是两名北京的大学生,想去秦皇岛旅游,又不想支付车票,便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败坏的事例屡次出现在我们身边。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等,带手机,发

2、短信,买答案,甚至找枪手替考。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并没有被遏制住。 前一段时间,“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引起了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孝心的大讨论,可这也正从某些方面反映出来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孝敬父母的基本道德意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能够很好的尊重,那这样的人即使有再高的学问又能为社会作什么贡献呢?一个大学生,当然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占座”也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晚自习开始了,人没到,有纸条、书本“占”着座位,后来的同学只能“望座兴叹”。更有甚者,“座无虚席,人不过半”,晚自习都快结束了,不少被“占”的座位却还一直空着。

3、“占座”事情虽小,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既窝火却又无可奈何。 相关报道表明,97.74%的大学生自报他们在骑车、驾驶机动车或行走在交通路口遇到红灯有交通警察时“不闯红灯”,但在夜间没有警察也无人看见时,这一比例同样是大幅度下降,从97.74%下降到了56.44%! 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买饭“加塞”,酗酒、抄袭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自醒而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

4、社会骄子”、“时代精英”,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个“精英”群体其道德状况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道德修养问题呢? 人们常说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独立和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园,才使得一部分学子产生利己主义倾向,追求实惠和个人享乐。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现断层;还有的则认为,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被宝贝宠爱娇惯坏了,从小在“唯我独尊”的环境里长大,注定是自私的一代。可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必然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可最终决定人的思想道德和性格发展的还是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道

5、德修养问题,单靠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大学生自己要真正地为自我找准标尺!我想,大学生如果坚定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就必然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和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 大学生是即将成材的祖国栋梁。在大学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当代大学生们才能以崭新的形象和过硬的水平,找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坐标,也才能在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中更加自如地挥洒壮丽青春。让我们大家都牢记这样一句话吧: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

6、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化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我们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

7、我独尊的习惯。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正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就读的大学生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一代独生子女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他们热情开放、进取心强,敢于创新、张扬个性;但同时,他们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毅力,时常感到孤独和空虚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并没有被遏制住。

8、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作弊现象强烈不满,要求改变这种现状。 一些同学说,实际上“作弊”是大学校园的一门必修课,当下大学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事实上,作弊现象在全国许多高校内普遍存在,即使是我国最拔尖的一些高校也有这种现象。据记者了解,今年初1月9日结束的清华大学期末考试中,至少揪出13名作弊学生,其中8人是在职法律硕士班学生。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现在,分数是看待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指标,考试成绩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关系到日后入党、升学、奖学金、学位证书以至将来的就业等各个方面。将考试成绩提到如此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逼着学生作弊。些教育专家认为,大学生整体上社

9、会公德意识比较强,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素质,他们对基本道德行为的认知是健康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一些非本质的、带有生活习惯性的不文明行为又表现出了较大的宽容度,表现出了一种比较平和的态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多地理解别人和渴望被别人理解的心态,同时,更愿意追求一种在不侵犯别人利益基础上的个人生活方式的最大自由化。本报讯新华网消息宁波市的一位高校教师最近向媒体反映了一桩事。前不久,宁波万里学院一位老教授乘上路公交车,本校不少学生结伴而坐,但面对站立一旁的教授,学生们竟无人让座。 相似的一幕还发生在宁波大学。该校党委副书记邢学亮自亮“家丑”:今年四五月份,在开往宁大的路公交

10、车上许多坐着的学生目睹一位拄着双拐行动不便的同学艰难地站着而无动于衷。后来一位老师站起来让了座,并一直站到终点站。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学生失去了谦谦君子风度?这几起事件日前在宁波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一名女大学生说:“我也是很想让座的,但有时候自己也确实很累,很想坐。而且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坐着会比站着安全。”几名男生表示,当时只要有一人提出让座,同学们定会争相让座,但遗憾的是,谁都没吭声,都采取了观望态度。一名男生坦率地承认:当初是想站起让座的,但怕被别人认为是出风头。 宁波大学文学院一位老师表示,在让不让座这一件小事上,折射出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知行不一的矛盾。 据调查,在问及是否该为“病残

11、老孕”让座时,几乎所有的学生众口一词地加以肯定。而且,在社会公德方面,有以上的学生谴责在别人休息时大吵大闹的行为。但部分老师反映,校园内,大学生忽视公德、失落文明的行为还是比较多的。上课已一刻钟,还有同学在堂而皇之地吃早餐;一节课后,很少看到有学生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万里学院一位教师认为,这件“小事”还折射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大学生在文明修养、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存在缺陷。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凡事不想“出风头”,遇上明显不对的事也不敢据理力争,挺身而出。(二)论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道德人格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大变革的转型

12、期:一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刻的革命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重要的变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起来,导致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与无序。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以及时有发生的触目惊心的自杀、杀害同学甚至杀害父母与老师的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可否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代某些青年道德人格的沦丧。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变迁中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

13、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课题。一、当代青年道德失范及原因分析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它既是道德客体自觉接受和内化道德规范的结果,又是接受德性熏染的心理基础,其实质是人在道德上区别与动物界的规定性。青年是社会的希望,他们的道德素质是他们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青年身上时,却令人遗憾地发现,当代青年的道德状况堪忧。案例一1999年6月14日,南京市

14、某大学发生一起严重的伤害案件:生物系即将毕业的女研究生伍小莉用尖刀将自己的导师杨维佣教授严重刺伤,随即举刀自杀未遂。杨维佣教授不忍看到女弟子的大好前程被毁,拒绝去医院治疗。一个月后,杨维 佣教授因内出血和伤口感染而身亡。案例二2000年5月3日,湖南大学天马新村8栋402室的女工程师宁友荣被溺毙在自家的浴池内,其夫徐章汉头部被砸伤,凶手是受害夫妇的女儿徐梦菲。案例三2000年6月26日上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陈耀朋(浙江省某高校一名研究生,因失恋而残忍地杀害了女友。)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虽然只是当代青年中少数极端的例子,但是却反映出我国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存在明显

15、的缺陷:道德教育忽视了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忽视了对人的灵魂与美德的关怀。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不落实、不扎实,人格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虽然道德教育历来都是最受党和国家的重视的,但是在一些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心目中,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不高。学生家长与学校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效益、利润,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生的许多精神问题,也不再关心自己的灵魂,至于道德修养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了,人的良知、情操、人格日益贬值和失落。这种善恶不分、邪正混杂的生活状态导致青年心灵的困惑和迷茫。据2000年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全国大型调查看,当代青年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

16、为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那 样做,知与行是分离的。这表明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问题,即把道德当作知识的倾向严重存在,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太重视人格的培育。这样,最基本的品德素质的培养出现空缺,造成一些不知羞耻、不讲信用、不讲良心、忘恩负义的行为得以存在,以至人们的某些道德行为失去了规范的约束。青年的伦理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一旦缺乏有效的控制、约束和引导,就会产生扭曲的道德人格。以上几个案例就是很好的明证。对当代青年一代而言,社会物质环境的改变,独生子女家庭的娇宠,唯升学以求的生活目标的畸形,显示出一种人格发展的困境。环境与家庭正在扶持一种特殊人格:以依赖为前提的虚假主体性,它潜移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