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6694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营管理研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 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国有企业在领导人员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普遍反映目前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特别是用人机制等方面,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还相距较远,改革的呼声比较强烈。我们在走访和座谈中绝大多数同志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有共识的,从市直管企业来看改革滞后;从全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来看,发展不平衡;从政府职能来看,没有有效转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对传统模式没有根本性突破。 首先,管理体制存在的

2、最大弊端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具有两大职能,即作为社会管理者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行使所有者职能,但目前管理错位。政企不分的主要表现是,有些政府部门作为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以及维护正常的经济和信用秩序的管理部门,没有有效地履行社会管理者的职能,造成某些行业重复建设,使一些企业陷入困境。其原因在于体制因素,某些政府部门只能调控所谓按行政隶属关系直属自己管理的企业。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管理的力度也不一样。而另一方面,一些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原有的部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未能完全剥离,与下属企业没有真正形成资产纽带关系。二是政

3、资不分,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与所有者职能未能分离,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所行使,每个部门都只有部分权力,只承担部分责任,如计委、经委(商委、建委、市政管委)、体改委、劳动局、国资局、审计局、组织人事部门等,致使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分散,责权不清,没有一个部门能对企业资产经营结果和监管负全面责任,即出资人缺位。这些弊端造成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干预过多,必须要管好的没管住。调查中,有的企业董事长反映,国家把几十亿的资产交给我们,责任重大,但这些年没有人考核我们资产经营和收益情况,我们不知道对谁负责,找不着股东。 其次,没有建立新的企业人事分类管理体制,仍然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

4、模式。京组通19979号文件规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但目前没有出台企业脱离行政级别后新的管理模式,只破不立,使文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调查中有的集团、总公司资产规模几亿,有的上百亿,不少企业领导人的观念还是“我们属于市管干部”,甚至有的企业转制后员工依然称企业领导人为“局长”,“官服”没有彻底脱掉。 第三,没有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下放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权限。按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经理;经理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经理。市委组织部据此也在19979号文件中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但目前管理权限还没有

5、真正下放,由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国有资产产权代表的决策层和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班子基本上还是由同一任免机关同纸任命,这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 2.用人机制不活,行政官员化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 一是任用方式与市场竞争规则不相适应。董事会成员有委派但没有明确的责任,按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有任期就应该有相应的任期目标和责任。现有的问题是委任董事会成员既没有任期,也没有相应的目标责任。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班子成员还没有实行由委任制向聘任制的转变,大多数仍然是任命产生的,没有真正落实董事会对总经理、副总经理的聘任权,也没有落实总经理对副总经理聘任的提名权,经营班子没有聘

6、期和相应的目标责任。与聘任制相联系的竞聘上岗也没有实行,用人缺乏动力和压力。 二是没有建立以经营业绩为中心的综合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和方法上,无论对国有资产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成员和董事会对经营班子,都没有实行以经营业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现有的考核内容和方法基本上是考核党政干部的模式,没有明确的资产经营和企业效益的考核标准,管人与管资产相脱节。 三是管理方式与职业化、市场化的要求还相距很远。现代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已经程度不同的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但作为现代管理的直接体现者企业经营管理者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实行计划经济体

7、制下的调配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没有进入市场流动,而是被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得不到优化配置。目前,全市还没有形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进入市场的环境和条件,虽然有局部的探索,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营管理者大市场。上述两个问题主要反映了市直管企业改革滞后。 3.激励与约束不到位,经营管理者权利、责任、风险、利益不相一致。 从市直管企业来看,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方式。企业领导人员的收入分配与企业的规模、效益没有必然联系,各企业领导人员自定自己的收入分配办法,收入没有以资产经营和企业效益的考核为依据,出现了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差距过大与企业内部拉不开差距并存的现象,甚至出现了敢拿的多拿、不敢拿的少

8、拿、亏损的不比盈利的少拿的现象,企业领导人员的收入分配管理处于基本失控状态。 从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来看,虽然在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整体上办法不多,力度不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采取的主要激励方式还仅限于年薪制,而且也只是在少数企业被采用。期股期权、专项奖励等只是个别企业进行探索和试用。即便是实行年薪制的也不完善,有三个关系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一是容易造成经营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不顾企业的长远利益;二是经营管理者负盈不负亏,企业经营不好甚至亏损,其企业利益的损失不是扣减经营管理者年薪所能抵消的;三是经营管理者年薪受职工平均收入3到5倍的限制,对有些经营管理者不产生激励、约

9、束的效果,可能会发生经营管理者利用手中权力,采取“在职消费”或“利益输送”等形式,增加自己的收入。 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应该是全方位的、配套的,正如调查中有的同志提出的要建立“三个跑道”,即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激励和全体员工的激励。在考虑经营管理者激励方式中,必须研究建立另外两个方面的激励办法,激励必须是这三个方面的联动,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和效果,也符合中国国情。调查中只有少数企业在这方面解决得比较好,有的企业“一岗一薪”,避免员工横向攀比,只能自己跟自己比,所以对企业各个岗位的人员都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由于出资人缺位,使企业的制约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导致国有资产

10、运营的安全性很差。从目前的状况看,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经营管理人员都是“企业内部人”,他们容易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际上没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作为出资人代表或机构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调查中,不少企业领导人认为,目前企业转制有其名而无其实,有些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最近市政府稽察特派员对几家重点企业进行稽察,发现不少问题,主要有:企业虚盈实亏,家底不清、资产不实,投资管理失控、效益低下,这其中就有列入国务院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而且已严重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达数亿负数。 4.国有大中型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转换机制不平衡,任务还很艰巨。 我们这次调查,是有目的选择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能够积极探索,步伐较快,并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的的部分企业,只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面上掌握的情况看,国有大中型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制转换还很不平衡,不少企业观念滞后,步伐迟缓,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而从我们调查的企业来看,发展也不平衡,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企业组建时就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这类企业主要是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建国饭店和国有民营的联想集团、方正集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机构能设能撤、工资能升能降,从一开始就纳入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要求的管理轨道,以后

12、随着企业的发展,又不断进行产权制度改造,通过产权明晰巩固和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二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初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较早地进行了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如城建集团、北辰集团、全聚德集团,这类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小,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比较解放,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由组建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新的经营管理机制转变,它们的人事制度改革大约都是在93年开始起步,不断深化、不断配套、不断完善,其人事管理制度基本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三是企业历史悠久,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国有独资企业,仍在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过程中。它们的特点是历史包袱比较重,员工中传统观念比

13、较深,传统管理方式的惯性比较大。也有的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好,转换机制的紧迫性不强,虽在人事制度上作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但实质性的突破不多,主要停留在形式上的变化。 四是少数老的国有企业基本上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这类企业主要依靠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素质较高、配合较好,在企业经营思想上比较解放,思路对头,摸准了市场脉博,通过发挥企业传统优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还没有引起企业领导人的足够重视。这类企业的支撑点主要是靠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素质,企业的长远发展还缺乏可靠的体制和机制保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企业经营管

14、理机制转换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估计,一是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目前几家改革相对比较彻底、制度比较配套的企业看,也经历了长达六年左右的时间;二是改革的复杂性和困难有时候超出我们的预想,如民族饭店新的领导班子决定对用工制度进行改革,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对34名合同到期的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但引起了一场长达一年之久的风波,这些员工到上级主管单位、政府、法院四处告状,某些新闻媒体大加炒作,干扰了企业的改革和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给企业领导班子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压力,并影响了同行业其它企业改革的决心。 5.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真正转变职能,制约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是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

15、下,市政府已经向社会宣布为群众办的实事,有关企业在积极落实、全力筹办的过程中,遇到了若干政府部门相互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企业领导人深感现在办事太难。二是某些政府部门权力欲望太强,服务意识太差,把自己的社会管理职能不合理扩张,以权力显示地位,而不是真心真意为企业服务,捆住了企业发展的手脚。三是对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作风和廉政有反映,有的很好的合作项目,由于没有实现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不合理的交换条件,导致项目受阻。四是各方面不合理的摊派依然严重,有的修条路向企业要几十万元,企业不敢不给;某企业一年利润才一百多万,但要完成政府指定的一项任务就要花掉十多万。五是某些现行政策不适合改革开放和发展市

16、场经济的需要,影响了企业的涉外经营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三、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议 1.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确保出资人到位。 江总书记在华东七省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负责搞好宏观调控,制订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进行行政管理,维护正常的经济和信用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法监督。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出资人要到位,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国有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国家作为出资者,必须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他又强调:“国家对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