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66803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梧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1.【答案】C【解析】C.翘(qio),屏(bng)。2.【答案】D【解析】D.摊滩,孱孱潺潺。3.【答案】D【解析】D.“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此处的语境不符。4.【答案】B【解析】B.“谱写”与“征程”搭配不当,应该把“征程”改为“篇章”。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

2、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5.【答案】A【解析】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细读各句可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排除BC两项;是对雕像“无言”的具体阐述,应该放在后面。故选A。【考点】句子排序。6.【答案】A【解析】B.“喝菊花酒”“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C.“劳驾”是敬辞,不是谦辞;D.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A。7.【答案】B【解析】B.“诸葛亮跟随周瑜来到江东”有误,应该是“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二、非文学性文本阅读8.【答案】B【解析】“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

3、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结合题目“对语言文字保持敬畏”及全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媒体要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保持敬畏之心。故选B。【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9.【答案】A【解析】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A.有误,中华文明不曾断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包括汉语汉字在内的汉文化不断接续发展,不仅仅是汉语汉字。【考查能力】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10.【答案】C【解析】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C.有误,第段运用的不是例证法,应是比喻论证,把业界对语言文字的细致关注比作啄木鸟给大树治

4、病。【考查能力】论证思路的把握和论证方法的辨析。三、古诗文阅读11.【答案】C【解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有误。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并不是抒发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考查能力】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12.【答案】C【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相同,均为“擅长”的意思;B.相同,均为“放下”的意思;C.不同,熟:熟练/熟:反复、仔

5、细;D.相同,均为“安放”的意思。故选:C。【考点】文言文词语的一词多义。13.【答案】D【解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虚词做好积累,将其用法结合例句进行整理。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另外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A.不同,以:凭借/以:因为;B.不同,之:代词他,指康肃公/之:动词,去、往、到;C.不同,而:表转折关系/而:表目的连词,不译;D.相同,均为“代词,他(它)的意思。”故选:D。【考查能力】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14.【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有误。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不是类比

6、。【考查能力】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分析。15.【答案】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矢”“但”“颔”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考点】文言文的翻译。【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

7、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16.【答案】情况被【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

8、常见的文言词语。句意: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情:情况;句意: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为:被。【考查能力】文言词语的理解。17.【答案】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解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考点】划分文言句子节奏。18.【答案】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解析】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刘邦论三杰”的话

9、正确地总结了他取得战争胜利的成功经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一方面是必须有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战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人才质量的高低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有人才必须保得住,保不住反受其害。要保住人才,就要尊重人才。【考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参考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仁慈而爱护人,项羽傲慢而好侮辱人,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妒贤嫉能,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

10、,攻占了土地不给人好处,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四、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9.【答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解析】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

11、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把“塘”“鉴”“影”的结构安排好。【考点】汉字的书写。20.【答案】(1)一览众山小(2)少年不识愁滋味(3)鸡声茅店月(4)江入大荒流(5)零落成泥碾作尘(6)一蓑烟雨任平生(7)山雨欲来风满楼(8)非宁静无以致远(9)今日听君歌一曲(10)暂凭杯酒长精神【解析】“茅”“碾”“蓑”“致”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考查能力】诗词的记忆与书写。五、综合性学习21.【答案】(1)墙前站三人,站地面的人,眼前只有墙;站较高书上的人,越过了墙看到了黑暗;站最高书上的人,越过墙和黑暗,看到了太阳和光明,书包括词典和名著。(2)书读的越多,

12、积累的东西也就越多,眼界便可以看的更远。【解析】(1)把漫画转化成文字,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漫画中的各个元素都要介绍到,意思要连贯,文字要简洁,富有文采。作答时要描述清楚三个人所站的高度以及看到的范围。(2)解答漫画题最关键的是审题,审题可以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正确解题。观察漫画可知,开卷有益,书读得越多视野越开阔,知识面越广。【考点】概括漫画内容。六、文学性文本阅读22.【答案】我陪父亲回去给老屋换瓦及我的感受。【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

13、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中的人物为“我”和“父亲”,事件是“给老屋换瓦”,重点抒发了“我”的感受。由此可以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考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23.【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屋比作孤寡老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屋的孤独寂寞、沉默。【解析】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从文中“如同”一词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关键词语“孤寡”“沉默”可以看出老屋的寂寞。【考点】重点句子的赏析。24.【答案】与前文

14、“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形成呼应,交代了父亲坚持要回去给老屋换瓦的原因,并为下文我的抒情做铺垫;同时,表现了父亲对老屋的挂念,对故土的怀念。【解析】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从内容上看,体现了父亲对老屋的感情;从结构上看,前文有“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梦境对此进行了补充说明,前后形成照应;下文作者的抒情也是建立在父亲的梦境的基础上的。【考点】情节作用。25.【答案】父亲做梦梦见老屋被雨漏倒了,灶台也毁了,自己回去后没地方住;老屋是父亲不能失去的根,父亲对老屋充满深情;老屋不消失,故乡就不会消失,游子就能随时

15、满怀期待地归去。【解析】作答时从文中找出对应的信息概括。从“他告诉我,自己最近总梦见老屋被雨漏倒了,灶台也毁了,他回来时,没地方睡,做不了饭,饿得肚子生疼。这下修好,总算踏实了”;“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懂了他对老屋的那片深情:老屋,是他每每站在城市的顶端,不断眺望的方向;是他余生想留在那儿,但又无法留下来的无奈;是他一生无法剥离不能失去的根”;“老屋不消失,故乡就不会消失,游子就能随时满怀期待地归去”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注意分条进行概括。【考点】概括文章内容。七、作文【范文】最后一课夏日依旧那么炎热,闷得让人喘不过气。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学校,放下书包,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意外发现同学们都变得格外安静。是呀,明天就是中考了,而今天是最后一天在生活了三年的初中上课,不由得有一丝伤感。想想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上的是他们的母语课,而今我们的最后一课也竟是母语课语文。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从刚上初中时她就为我们插下了希望的翅膀。而今也该是她送我们飞翔的时候了。这一天,老师特意换了一身红色的衣服,有人说这是一种迷信,可我说是对我们的热切希望。随着一声坚定的“上课”我们全体起立,互相问好,并从心底发出真诚的祝愿。课程按照计划进行,老师在讲台上布置这一课我们的具体行动。从她那话中,我分明听到了一种哭腔。教室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酸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