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6623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名市”西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突显五大亮点作者:和红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91 更新时间:2008-8-26 14:37:09刚刚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西安市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未来的12年内,西安市将会发生“质”的改变:“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将使城市布局更具特色;“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将使城市对外联系更加快捷;高标准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配置齐全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将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未来的西安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

2、的现代化城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4年1月经建设部同意后开始修编,历经了战略研究、大纲编制、成果编制、成果报批等四个阶段,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以加强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古城战略地位为出发点,立足于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重点就城市性质、规模、城镇体系、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规划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建立重要工作协调会议和专业规划协调会议相结合的会议制度,广泛吸

3、取市级各部门、中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进行公示,为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本次规划重点突出了以下五大特点:一、城乡发展一体化1.“一城多心” 在西安市1010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 市域呈“一城多心”空间布局形态。“一城”指主城区,是西安城市发展的主中心,集商贸、文化、科教、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多心”指4个组团(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3个新城(临潼、阎良、泾渭)、4个中心城镇(户县、高陵、周至、蓝田),是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承担主城区向外疏解

4、的部分人口和功能。同时,重点发展50个职能特色突出的建制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俯瞰华清池2.主城区人口控制在528万人以内 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到2020年,西安市的总人口将达到1070.78万人,约有80%的西安人将成为城镇人口;主城区的人口将达到528.4万人。 二、城市特色更加鲜明西安将在尊重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格局的凸显、特色空间的整合、文化环境的营造来延续城市特色,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凸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

5、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1.布局特色:“九宫格局、虚实相当” 优化主城区布局结构,把不适合在主城区发展的城市功能逐步向外围地区疏散,主城区与外围组团、新城之间以交通轴,大遗址、生态林带、楔形绿地等为间隔,形成功能各异、虚实相当的“九宫格局”布局模式。 2.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整合历史资源,挖掘文化内涵,保护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环境、城市历史格局、都城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3项内容。 市域进行整体保护,划分为四个保护带:城区历史名城保护带,中部历史地貌、河湖水系保护带,南部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带,东南部古遗址、古陵墓保护带。采取新旧分治的理念,老城继续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

6、疏解老城功能,降低人口密度,由42万人降低到30万人;保护与恢复历史街区、人文遗存,重点保护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环城西苑二期工程,完成顺城巷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朱雀门五味什字段环境等工程;保护好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和文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保护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大遗址,建设遗址公园,加快含元殿御道、大唐西市遗址恢复。 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各异的城市新区。近期加快“四区两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未央新城、北客站地区、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等。 3.产业特色:五大优势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新

7、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加快高新区世界一流科技产业园区、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飞飞机起落架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筑、六村部、引镇等物流园区建设,建成七个物流中心、十个配送中心;完成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实施东大街、解放路改造,提升西大街、骡马市、小寨等特色商业街区的人气、商气;以城墙景区、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光中影视基地等重点工程为龙头,培育文化产业品牌;完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老城

8、内发展商贸旅游服务业,建设国际化游客集散中心。 4.生态特色:山水城市 延续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城市禁、限建区,构建区域安全生态格局;以山、林、塬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主要河流、交通通廊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 构筑“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加快浐灞区域生态整治、团结水库治理、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和管理秦岭北麓区域内的各类建设项目;推进大绿二期工程、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渭河滨河新区生态带、灞河入渭口万亩生态湿地等工程建设,到2020年,城市绿化覆

9、盖率50%以上。 三、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合理配置城市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特点。 钟楼广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3082.51平方公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2552.11平方公里;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加强地表水源地和水系的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提高工业中水利用比率、用水重复利用率, 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0立方米。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先进高效灌溉技术应用,农业灌溉系数达到0.7;能源节约和开发并重,调整产业结构,

10、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强化工业、公共交通和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4、 配套设施安全高效1.便捷的交通体系 对外交通: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枢纽地位。完善航空港配套基础设施, 建设3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对现有西安火车站进行扩能改造,新建西安北客站,完善西安长安站,远景建设西安南站,建设货运北环线、陇海线扩能改造等;加快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快速化改造;完成东西三环路、北二环东延线、长乐路、太白路、科技八路等与外围高速公路衔接的城市道路的快速化改造,从而构筑以高速航空、铁路、公路为骨架

11、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枢纽地位。城市交通:建立以轨道交通、普通公共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完善主城区道路系统,形成“一高、一绕、两轴、三环、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线”的道路网格局。到2020年,主城区路网密度达3.44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面积服务率达到95%。西安软件园完成地铁二号线建设,地铁一号线开工前期准备;三环路全线建成通车,完成华清东路、太华路北段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做好行政中心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十里铺至临潼城市快速干道、关中环线西安段全线建成;近期建成公交港湾100个,开工建设公交枢纽站个,改造背街小巷65条,建设

12、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10座。2.完善的基础设施 重视水资源供给、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综合部署供水、排水、能源、水利、通信、环保、防灾等市政公用设施,建成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为西安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到2020年,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建10座水厂,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水厂将达到13座,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回用率达到63%;主城区及外围地区将有14座330千伏变电站,主变总容量将达到1260万千伏安;继续实施天然气二期工程,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95%;完成灞桥热电厂、城北供热中心等二期工程,使城市集中供热普及

13、率达到50%以上。 3.健全的防灾体系 在完善单一灾种防抗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完善抗震设防区划,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震能力,使城市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提高河流的设防标准,渭河(西安灞桥与高陵交界以上)按300年一遇标准设防,其余河流按50或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对地裂缝、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区实行监测预警预报,采取工程加固及生物措施进行控制;适应城市消防安全保障的客观需要,合理确定消防站布局及等级标准,新增消防站36个,新增消防栓5438个。 五、人居环境舒适宜人 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服务功能,

14、合理利用城市生态要素,结合山、塬、河、田、城等自然地貌特征,恢复“八水绕长安”,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最佳生态人居城市。1.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充分运用蓝线、绿线,保护田塬、森林、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湿地以及其他自然斑块,恢复原有的河流水系,以多种形式的绿化来增加绿量并构成多物种的绿色生态系统。新建大雁塔曲江风景区、汉城水上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共9个,近期建成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林带、贞观文化广场及66个休闲绿地小广场,到2020年,城市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2.环境清洁优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加快水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碧

15、水工程,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天然气气化三期工程,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逐年提高;加大固体污染物防治,全面推进城市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郊区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完成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西安生活废弃物改善工程及中心城市和市区外围的垃圾收集站点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城墙南门3.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以提高居住水平和改善居住环境为目标,结合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建设9个大型居住区;着重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推进大明宫地区、大兴路地区、纺织城地区等综合

16、改造工作,近期完成50个城中村和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 4.公共设施配套健全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完善市级及区级公共设施配置,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到2020年,主城区人均公共设施用地达到18.6平方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人以上,全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8岁;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3,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提高到75%以上,社会安全指数达到93%以上。 新一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确保西安城市发展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的需要。 我们相信,西安这座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辉煌与荣耀的城市将大踏步迈向城市振兴、创新和特色发展之路,成为一座古代文明与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