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61735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空气水的电解之后,初步了解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本节课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打下了基础,也为之后学习金属以及酸碱盐打下了基础,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节教材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联系到用途,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二氧化碳又有很多用途,比如光合作用,灭火,人工降雨等。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在生物课中已

2、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等,学生虽然对二氧化碳有了一些了解,但都是零散的、初步的。其次学生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实验和引导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学生更好的能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进一步培养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通过二氧化碳用途的归纳,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3、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以及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化学物质的观念;培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环保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五、教学过程:教学用品仪器:投影仪、实验仪器(试管、集气瓶、矿泉水瓶、烧杯、吸管、紫色石蕊试纸)药品: 二氧化碳、紫色石蕊溶液、醋酸溶液、蒸馏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2分钟)【创设情景】猜谜语。(板书)观看并猜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35分钟)展示一瓶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归纳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培养

4、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实验6-3】倾倒二氧化碳。(用矿泉水收集的气体倾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提问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蜡烛为什么会自下而上熄灭?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实验6-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师提问3】矿泉水瓶发生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矿泉水瓶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解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及通过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播放视频】干冰的形成讲解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用图片展示干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直观的展示干冰的形成,使学生更好的了

5、解干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呢?(板书)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过渡:通过实验6-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学生大胆猜测:二氧化碳可能与水发生反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探究6-5】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提问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提问6】红花怎么变紫了?(板书)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清水变牛奶。板书:

6、CO2+Ca(OH)2=CaCO3+H2O(板书)邀请一名学生用吸管向一瓶无色的液体中吹气,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提高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刚才的学习,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做笔记通过做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展示:全球气候变暖的图片,阅读课本P120-121页。(分组讨论)提出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用途有哪些? 2.什么是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 4.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有哪些?学生阅读课本,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PPT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板书)学生观察图片并总结通过直观的图片,使学生

7、加深印象【播放影片】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学生观看影片总结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危害以及措施通过观看影片,是学生意识到温室效应对我们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归纳总结本节。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课堂练习(5分钟)PPT展示本节课的练习学生举手回答通过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板书设计一、C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二、CO2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

8、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三、CO2的用途1、CO2可用来灭火。2、作气体肥料。3、作化工原料。四、温室效应的影响作业布置正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产生的温室效应,才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人类生存;但是如果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温度不断升高,势必会带来许多问题。以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呢?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作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归纳提升能力,在动手中升华情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二、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和图片,直观的展示了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讨论,阅读等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较好的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之处为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上不能很好的分析出使紫色小花变色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化学用语叙述上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实验探究中的引导作用,平时上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化学用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