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85791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解析版)_5524982.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340m/s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播能量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3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

2、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4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C水平向左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5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6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

3、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7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甲:乙为()A1:2B2:1C4:1D8:18阳光斜射到银幕上,发生反射的情况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BCD9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

4、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1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A缓慢加

5、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1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3如图所示,甲、乙两只玻璃杯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杯乙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14口技表演,从声音的特性来看,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戴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

6、了声音的15身高1.6m的人,开始站在平面镜前2m处,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此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选题“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在平面镜后方紧贴一张不透明的纸板,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镜中的像16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在04范围内它是热缩冷涨的,因而水在时密度最大寒冷的冬天湖里的水总是首先从(选填“水面”或“水底”)开始凝固17一个容积是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装kg如果用它来装密度是0.8103kg/m3的植物油,最多能装kg三、作图题(4分、6分、4分)18如图所示,悬挂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

7、图19如图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20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题2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在各次实验中,要注意使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结论由实验得出: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

8、结论如图实验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由图象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入射角方法研究光的反射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3)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过程根据实验图象可知,该固体是体,ab段物质处在状态规律通过多次实验,得到规律,请填表如下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晶体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温度升高无熔点五、计算题(21题6分、22题8分)22宜昌快速公交“BRT”于2015年6月建成试运营,该项目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全长约24km,如图所示是宜昌首批“BRT”公交样车,根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

9、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运营车辆的各种信息(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5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3一质量为0.25kg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总质量为1.5kg若盛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1.75kg若空瓶中放入质量为0.54kg某金属再加满水称得总质量为1.84kg求:液体密度;金属密度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九年级(上)第四次达清物理试卷(中考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0、共36分)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解答】解:小婷坐在电动自行车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小婷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340m/s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播能量C“

11、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具有能量,故B错误;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故C正确;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

12、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化形成的,故B

13、错误;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C水平向左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作图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当小球从A点滚动到B点时,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从A点运动到B点,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

14、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上运动故选C5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通过平面镜成的像的是等大正立的虚像(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解答】解: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