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5785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 文 试 卷说明:1.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 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在涂卡区作答,其它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绯闻(fi) 翘首(qio) 锋芒毕露(l) 栩栩如生(x) B剔除(t) 嫉妒(j) 莫衷一是(zhn) 妇儒皆知(r)C烦燥(zo) 处理(ch) 鳞次栉比(zh) 惟妙惟肖 (xio) D祈祷(q) 阔绰(chu) 苍海桑田(cng) 颔首低眉(h

2、n)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B. 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一鼓作气。C. 他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 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 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3.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2分)A. 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将“只有才”换成“如果就”。B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修改:将 “

3、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 与“善于经营管理”调换位置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去掉“毫无例外”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修改:将 “降低”改为 “减轻”。4. 选出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A.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作者飞天探月,出尘之思,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向往。D. 全词乐观旷

4、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5.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A.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B.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C.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他的著名词句。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6. 选出下列有关课外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A. 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来讽刺现代科技的“拉格多科学院”座落在飞 岛

5、国。B.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那时他创作的小说是暴风雨所诞生的。C.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D.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小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7. 请将下面的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学思并举 疑义相析 8. 在横线上仿写句子,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2分)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

6、你的清纯;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身边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 。9. 假如你最好的朋友晓娜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盲目地与他人攀比消费标准,看见同学吃小食品,她去买;发现同学穿的是名牌服装,她也央求妈妈给她买。你作为他的好朋友打算如何劝说她走出这个生活误区?(40字左右)(2分) 10. 文言诗文默写。(12分)(1)天街小雨润如酥, 。(2)海内存知己, 。(3) ,病树前头万木春。(4) ,吟鞭东指即天涯。(5)马作的卢飞快, 。(6)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

7、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9)在学习中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 , 。二、阅读(满分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回答1114题。(10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8、。”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

9、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靡 : (2)气: 12.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公将鼓之B.A. 必以分人 故为之金鼓 以治待乱 C.小大之狱D. 吾视其辙乱故为之金鼓 避其锐气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2)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14. 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2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20题。(20分)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

10、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我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11、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充满阳光气息的灿烂笑容。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

12、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15选出对选文标题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A. 标题中的“每一棵草”既指自然界的每种草,也指那些乐观向上的杰出人才。B. 标题用形象化的方法含蓄点明了选文的主题。C. 标题中的“每一棵草”充当全文的线索,同时为文章情节发展作铺垫。D. 标题中的“开花”一词,引发我们的思考,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都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6. 请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