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54470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9陕西延安一中期中)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 000 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回答12题。1“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纬度高,全年气温低有高大山脉分布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ABC D2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答案】1.C2.D【解析】第1题,根

2、据材料提示,这个地带多高大山脉,形成冰川较多,冰川融化提供较多的优质水源。第2题,由材料中信息“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可判断答案D项正确。(2019甘肃庆阳一中期中)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4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

3、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答案】3.D4.D【解析】第3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由于太阳辐射是一定的,所以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2019四川资阳一中期中)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

4、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6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答案】5.D6.A【解析】第5题,结合水循环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社会循环过程,并结合各个环节所连水体特点即可判断出来。第6题,为下渗,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下渗量。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减少蒸发。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后排放量会减小,地表径流减少。为水汽输送,城市绿地建设使植被蒸腾作用增强,水汽输送量增大。(2019江

5、西九江一中期末)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完成78题。7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8芦苇是淡水植物。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主导风向 B湖水含盐量高低C沿岸坡度陡缓 D土壤肥沃程度【答案】7.D8.A【解析】第7题,芦苇是淡水植物。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则该湖西侧有甲河补给淡水、又有乙河起到排盐作用,而使西侧湖水为

6、淡水,适宜芦苇生长;东侧盐度高而不适宜芦苇生长。第8题,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受水面深浅、盐度高低和土壤肥力影响,与风向无关。 (2019云南玉溪一中期末)下图分别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910题。9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地 B地C地 D地10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9.D10.C【解析】第9题,可以根据洪峰出现的早晚和河流上下游关系来判断暴雨发生的位置。甲水文站先出现洪峰,且甲水文站在上

7、游,乙水文站在下游,说明此次局地暴雨发生在甲水文站上游,即图a中的地。第10题,可以根据湖泊的位置和河流上下游关系推断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的原因。甲、乙水文站之间河道淤积和河谷变宽分别会导致乙水文站水位升高和降低,但不会对乙水文站观测到的流量产生影响;湖水补给发生在河流枯水期,而此时是河流丰水期;从图a可知,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恰好分流了干流的部分洪水,才使湖泊下游的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变小。(2019山西六校联考)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

8、完成1113题。11苏木吉林湖()A位于青藏高原B处于湿润地区C湖盆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 180 m12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13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A BC D【答案】11.C12.D13.B【解析】第11题,图示等水位线,外围海拔高处较稀疏、湖盆部海拔低且密集,说明湖盆形状口大底小,呈漏斗状,则C正确。材料显示“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说明位于沙漠地区,则B错误;

9、图示离湖泊最近的等水位线为1 180米,湖面要低于该高程,且湖面应不断变化,则D错误。第12题,图示总补给量冬春较少,夏秋较多,常年变化不大,与地下水补给特点一致,则可能是地下水补给。第13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而风速较小;故说法正确。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而植被稀疏,则错误。(2019广东中山一中模拟)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完成1415题。 14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

10、成咸水的是()A甲B乙C丙D丁 1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述说法最可信的是()A甲为湿地B丙处地下水质最差C地下水从丙流向乙D丙为城市区域 【答案】14.D15.A【解析】第14题,根据潜水埋藏深度绘出潜水水位线(见下图),可知丁处地下水位异常偏低,为地下水漏斗区;而当地位于沿海,地下水漏斗容易导致海水入侵,从而使地下水变咸。第15题,由图可知,甲处地下水出露地表,最可能为湿地。地下水流向应该是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由乙流向丙;城市区域因为开采或者地面硬化影响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偏低,丁为城市区域,且可能有海水入侵而水质最差。 (2019山东潍坊一中一模)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

11、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618题。16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乙之前乙丙丙丁丁之后A BC D17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A甲之前B甲乙C乙丙D丙丁18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A高峰值提前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答案】16.D17.B18.D【解析】第16题,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乙丙时段和丁之后时段。第17题,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乙时段、丙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而丙丁时段,入湖径流减

12、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第18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在上游修建防护林,会增加下渗水量,延长雨水转化为河流水的时间,从而使径流总量变少、洪峰峰值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2019湖南省常德市一中模拟)WaterSeer是201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同年4月开始,WaterSeer在校内农场进行测试,并成功从空气中收集到了水资源,最多的一天收集到41升水。据此回答1920题。19如WaterSeer项目在我国进行测试,下列城市收集水资源最少的最可能

13、是()A乌鲁木齐 B成都C杭州 D海口20若Water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可能有()大气降水减少活跃自然水循环阻碍自然水循环地表径流增强ABCD【答案】19.A20.B【解析】第19题,乌鲁木齐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故选A。第20题,WaterSeer项目“从大气中收集水资源”使得大气中水汽减少,大气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弱,阻碍自然水循环,故选B。1.(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

14、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地表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地表径流增多ABCD【答案】11B 12C【解析】1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1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