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85396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贷款调 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调查报告第二篇:信用联社关于对村农户贷款摸底调查报告第三篇:县信用联社关于对村农户贷款的摸底调查报告第四篇:关于开展信用贷款有关情况的调查-第五篇: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调查报告 贷款调查报告 巉口信用社: 张瑞于2014年1月13日向我社申请借款20万元,我对该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张瑞,男,汉族,现年54岁,身份证号码:622421195703070616,妻子:燕淑玲,身份证号码:622421195911110627,在家务农,

2、年收入3万元。家住巉口镇巉口村西街社24号,常年从事粮食收购,年收入15万元左右,现有住宅院一处,价值46万元,积压粮食150吨,价值60万元,中型货车一辆,价值10万元,资产合计11(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6万元。 二、资信状况分析: 张瑞在其它金融机构没有贷款没有担保,现因收购小麦,共需流动资金38万元,自筹资金18万元,尚缺20万元,现申请向我社借款20万元,期限两年,两年内归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张瑞经营实力较强,还款来源稳定,风险不大。 三、担保评价分析: 张瑞的担保人是: 张栋财,男,汉族,系巉口镇巉口村村民。家住巉口镇巉 口村西街社24号,身份证号码:

3、622421198201490611,年收入20万元,有住宅楼一套,住宅院一套,挖掘机一辆,客货车一辆,东风汽车一辆,总价值98万元。 席伟伟,男,汉族,系安定区巉口镇康家庄村民。家住巉 口镇康家庄康家庄社74号,身份证号码:622421198011280616,年收入10万元,住宅院一套,巉口中学旁门面一套,总价值36万元。 曹意德,男,汉族,系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村民。家住 巉口镇赵家铺村营儿社43号,身份证号码:62242119810210613,承包巉口中学食堂,年收入15万元,住宅院一套,总价值24万元。 以上三人愿用全部资产为张瑞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此笔贷款采取保证担保形式,担保

4、主体合法、有效,担保充足,担保能力强,第二还款来源稳定,贷款风险不大。 四、贷款用途真实,投向合法,还款来源:粮食收售收入,风险不大。 五、调查结论 张瑞多年与我社发生信贷业务,未出现逾期结息情况,并且与其它金融机构没有信贷业务,同意发放贷款20万元,期限两年,执行年利率%。 现呈报巉口信用社贷审小组审批! 主调查人: 次调查人: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第二篇:信用联社关于对村农户贷款摸底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我县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联社安排,我们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对信用社信货包扶的镇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户贷款摸底调

5、查。通过对信用社、乡、村统计资料的对比以及到贷户家中实地调查、与村组干部座谈,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支持该村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达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发展现状较好。 一、村位于乡南方一公里处,辖、马家坪、大湾三个村民小组,共有户名农业人口。年底,该村贷户共欠信用社各项贷款百元,占全社贷款的19%,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马家坪户人,大湾户人),信用社共向该村投入了支农资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贷款余额已达百元,占信用社贷款余额的50%以上,支持了该村94%的农户发展农业、种养业及工商业等项目。截止九九年末,该村已发展成为人均拥有耕地亩,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及

6、个体工商服务于一体的小康村,全村总收入达百元,人均纯收入达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达百元户,占总农户的85%,人均存款额元。年,该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二、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农行两河营业所归并到信用社,虽然独此一家经营,但也有很多的困难摆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无支撑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信用社如何在国家银行都没能发展下去的地方再发展、再生存呢?该社员工在思索。当时正值信合系统“工程”实施及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这一机遇,以&ldq

7、uo;工程”实施为东风,以发展地方主导产业为契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壮大自我,确定了村为信贷包扶村。村耕地较多,但多年的习惯形成了广种薄收。如何使农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学的耕种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无疑是唯一途径:种地膜玉米、脱毒洋芋、优质小麦,信用社人员经常出现在了村的田间地头,充当义务技术员,并及时积极的投入了资金支持他们的生产。三年来,共投入了近万元资金支持了农户籽种、化肥、农膜的购买,现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种、优质小麦的种植已成为该村发展基础农业的保障。 解决了吃饭问题,对有富裕的时间及劳动力,信用社就引导农民搞起了副业。有山有树有资源,气温适中,非常适合食用菌及天麻栽

8、培,于是被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时做了贷前调查,掌握了资源、人员、菌种、销路等方面的情况,在贷户自筹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发放了专项扶持贷款,而且经常深入到贷户家中教技术、传信息,解决实际困难,并在收获季节上门服务,使贷户及时还贷,减轻贷户负担。如的,在自筹资金后,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贷资金元,支持他生产菌种袋,发展椴木香菇余架,袋料香菇袋,当年实现收入元,被誉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马家坪的要发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贷前调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阴,且属沙质土,是栽种天麻的好地方,于是为其解决了天麻种贷款元,该户现已发展天麻窝,仅此一项年收入已达到元,现已还清原

9、陈欠贷款元,年又给他投入信贷资金元。目前,该村天麻种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胡宝才已成为天麻种植的带头人。 三年来,信用社对主导产业投入信贷资金达多万元,共发展食用菌架、天麻窝,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也对该村的养殖业、个体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信用社的支持和引导下,村的农民已摆脱了发展经济“一窝蜂”的现象,而是根据本户、本村的实际,自发、自觉的搞起了特色经济。 三、支农中总结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几年的设想 短短的三年,信用社的业务已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是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使社的职工们清醒的认识了一个道理:农村是信用社发展的天地,农业是信用

10、社生存的土壤,而发展地方农村特色经济又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新起点。支持地方特色经济,推出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信息服务,进而才能促进信用社的自身业务的发展。 支农有特色,发展有后劲,但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信用社底子薄,资金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够;二是信用社放贷管贷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放贷时,“社员优先”的政策没有体现出来;三是信贷支持多是“短、平、快”项目,有发展后劲的项目较少;四是世行小额信贷和政府行为的误导对信用社的信贷投入有一定的冲击。 有经验成绩不骄傲,对存在的不足也不气馁。信用社已调整好思路,积极做好了投入西部大开发

11、的前期准备。一是高速公路将横贯中心社全境,会拉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信用社可对个体、工商、服务等行业加大信贷投入;二是继续支持高产畜牧农业;三是对养殖业进行信贷投入,使信用社的支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县信用联社关于对村农户贷款的摸底调查报告 县信用联社关于对村农户贷款的摸底调查 为了掌握我县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联社安排,我们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对信用社信货包扶的镇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户贷款摸底调查。通过对信用社、乡、村统计资料的对比以及到贷户家中实地调查、与村组干部座谈,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 支持该村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达到了

12、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发展现状较好。 一、村位于乡南方一公里处,辖、马家坪、大湾三个村民小组,共有户名农业人口。年底,该村贷户共欠信用社各项贷款百元,占全社贷款的19,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马家坪户人,大湾户人),信用社共向该村投入了支农资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贷款余额已达百元,占信用社贷款余额的50以上,支持了该村94的农户发展农业、种养业及工商业等项目。截止九九年末,该村已发展成为人均拥有耕地亩,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及个体工商服务于一体的小康村,全村总收入达百元,人均纯收入达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达百元户,占总农户的85,人均存款额元。年,该村被陕西省人民

13、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二、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农行两河营业所归并到信用社,虽然独此一家经营,但也有很多的困难摆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无支撑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信用社如何在国家银行都没能发展下去的地方再发展、再生存呢?该社员工在思索。当时正值信合系统“工程”实施及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这一机遇,以“工程”实施为东风,以发展地方主导产业为契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壮大自我,确定了村为信贷包扶村。村耕地较多,但多年的习惯形成了广种薄收。如何使农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学的耕种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无疑是唯一途径:种地膜

14、玉米、脱毒洋芋、优质小麦,信用社人员经常出现在了村的田间地头,充当义务技术员,并及时积极的投入了资金支持他们的生产。三年来,共投入了近万元资金支持了农户籽种、化肥、农膜的购买,现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种、优质小麦的种植已成为该村发展基础农业的保障。 解决了吃饭问题,对有富裕的时间及劳动力,信用社就引导农民搞起了副业。有山有树有资源,气温适中,非常适合食用菌及天麻栽培,于是被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时做了贷前调查,掌握了资源、人员、菌种、销路等方面的情况,在贷户自筹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发放了专项扶持贷款,而且经常深入到贷户家中教技术、传信息,解决实际困难,并在收获季节上门服务,

15、使贷户及时还贷,减轻贷户负担。如的,在自筹资金后,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贷资金元,支持他生产菌种袋,发展椴木香菇余架,袋料香菇袋,当年实现收入元,被誉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马家坪的要发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贷前调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阴,且属沙质土,是栽种天麻的好地方,于是为其解决了天麻种贷款元,该户现已发展天麻窝,仅此一项年收入已达到元,现已还清原陈欠贷款元,年又给他投入信贷资金元。目前,该村天麻种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胡宝才已成为天麻种植的带头人。 三年来,信用社对主导产业投入信贷资金达多万元,共发展食用菌架、天麻窝,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也对该村的养殖业、个体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