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53728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宋瑞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了新要求。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千丝万缕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举世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

2、大英博物馆,抑或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诚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具有两层含意:一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用文化

3、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既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旅游的事业功能,除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有两重含意:对内而言,就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却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

4、的制度安排。例如,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角度,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定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整体方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管理规范、行政条例、项目审批、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文化和旅游业统计体系、产业核算体系和政府考核体系等;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旅游设施进行整合;选择部分依托国有资源建立的重点景区景点,实施与博物馆、文化馆等类似的管理体制和门票价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

5、、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和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当今世界,文化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必行。(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人们的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B. 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旅游的资源、产品、活动和项目建设,

6、还是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了首位。C.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既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关注旅游的社会功用。D. 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从人的需求和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联系,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前提。B. 第段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C. 第段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表明其可行性。D. 文章围绕“实现

7、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这一论点,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楚,有很强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既提供了背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 要实现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促进,除了要对其实质有必要的认识,还要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C. 完善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旅游用文化潜移默化地“化人”的具体表现。D. 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答案】1. C 2. B 3

8、.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错;B项,结合文本内容“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分析,“把文化建设放在首位”错;D项,结合文本内容“也有两重含义:对内而言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分析可知,只说了一个方面。【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

9、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B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错。应该是“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分析。【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分析可知,“化人的具体表现”曲解文意。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7月15日,国家药监

10、局称,近期查获一批生产记录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这批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GMP证书”,责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生生物日前再次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而收到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此事已于去年10月立案调查,相关企业受到行政处罚。此次问题疫苗的发现,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迅速做出处置。2016年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要强化制度监管,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

11、为绝不姑息。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相信能让疫苗管理更规范、疫苗使用更安全。(摘编自人民日报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材料二:对疫苗企业的任何违规行为,不论大小轻重,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疫苗生产企业承担疫苗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针对企业故意造假的恶劣行为,要建立严格的惩戒体系,让企业为失信和违法违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涉事企业长生生物并非第一次出现问题。对疫苗这类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行业,务必要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对

12、违法违规企业“零容忍”,决不姑息纵容,建立带电的“高压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建立一次违法终生禁入行业等制度,让违法者倾家荡产,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摘编自新华时评:保护疫苗安全的高压线一定要带高压电!)材料三:事实上,在这起“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之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在一次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生生物所生产某批“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当时,该公司也解释称,“该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这些劝慰公众的公关话语,与如今公报所说的“没有不良反应”何其相似,如是轻描淡写,不以为

13、意,谁又能保证,长此以往不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责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目的是及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以最大限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从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到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再到这次“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安全警钟屡屡敲响。对此,药品监管部门应一查到底,该问责的问责,该整改的整改,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摘编自“光明网”“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没有不良反应也该问责)材料四:图一(资料公司公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图二【注】Q1:是q

14、uarter 1的缩写,代表第一季度。(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重点通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疫苗造假、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显示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决心。B. 材料二属于时评,针对疫苗造假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强调有关部门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C. 从语言风格看,材料三用语辛辣,尤其是第一段末尾的两个反问句,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管理者的失望。D. 前三则材料围绕疫苗造假事件或陈述事实,或发表建议,但均体现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那就是要严把质量关,保证疫苗的安全性。5.

15、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图一可知,2013至2017年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成正比,2017年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都是最高的。B. 根据图一可知,长生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自2013至2017年逐年提高,其中2017年营收达到1553亿元,净利润达到566亿元。C. 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主营收入相较上一年大幅提高,这也使2017年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8644%。D. 根据图二可知,2017年长生生物疫苗销售毛利率达到最高值8644%,这种片面追求毛利润的做法,必然会出现质量安全隐患。6. 如何才能保证疫苗安全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C 5. B 6. 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守住安全底线。【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管理者的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