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49886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物理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尚书中的“道治政治,泽润生民”多被看作中国“政治”一词的最初来源。古汉语中的“政”指国家的权力秩序或制度、法令;“治”则指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或是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由此看来,古汉语中的“政”就是今天“政治”的意思。而“治”则有今天“行政”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政治”译自西方“politics”一词,虽然翻译得很好,但也容易让今天的人们模糊了“政”与“治”的差别。台湾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专门辨析过“政道”与“治道”、政权与治权的不同。他把人类的政治形态分为

2、三种:封建贵族政治、君主专制政治和立宪的民主政治。前两种政治形态的政权皆在帝王,帝王凭借德行或武力取得政权,依靠世袭延续政权。中国传统政治一直缺乏时政权合法性的反省,由于极少思考“政道”,所以所有的政治学说只一味地在“治道”方面用力。其实,无论是打天下还是世袭,这种“政道”都是不合理的,因而可称之为“无道”。中国传统政治因为一直没有解决政道的问题,所以导致了治道的不足。牟宗三所说的“政道”与“治道”、政权与治权,很像现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政治学家孟德斯鸠认为,只有当政府被分成立法和行政两个部分,并能彼此制约和平衡时,自由才能得到保证。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而实现社会价值的分配,而行政者则

3、执行立法者通过的法律。虽然牟宗三在书中的论述有些模糊和矛盾之处,但他的这种划分方法很容易让人看到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把政治与权力混为一谈。很多人认为,一旦夺取了权力。他们就自动拥有了政治的合法性和权威,其实远远没有。政治包含了民众的认同性、合法性和参与性,是一个国家基本目标和政策的结合,而权力不过是达成这些目标或政策所必需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权力当作政治的目的,就有可能导致蛮横与残暴,甚至是自我毁灭。关于政权与治权的关系。牟宗三认为:“当人之意识不能觉识到政权之本性,不能认识其为一形式的抽象的有,思想家不能进到此思想上去了解,则革命、受命之说亦是必然者。而所以被革命,政权被

4、拿去,则由于政权、治权不分,继体之君不能常有德有能而合乎君之理。”一个国家的立法权永远是属于全体民众的,全体民众的拥有当然也是一种抽象的拥有。在现代社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来代表的。宪法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目标进行了表述,规定一个国家的政府结构,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保障民众的自由和权利而确立了一个政府的合法性。在传统社会则不同,牟宗三说:“君主制,政权在皇帝,治权在士,然而对于君无政治法律的内在形态之回应,则皇帝既代表政权,亦是治权之核心。”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总是与它的历史和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国家的国民对政治的理解以及对政府应当做什么等方面的认知,总是很难摆脱传统的影子。其实现在很多人在

5、讨论政治问题时,仍然是政道与治道不分。(摘编自叶匡政道治政治泽润生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尚书中的“政治”一词含义丰富,而现代汉语中的“政治”指国家的权力秩序或制度、法令。B. 中国传统政治一味地在“治道”方面用力,但治道依然不足,是因为一直没有解决政道的问题。C. 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让人们常常将政治与权力混为一谈,而这种混淆可能导致权力的自我毁灭。D. 宪法对国家的目标和政府结构进行了表述与规定,因此它能代表全体民众抽象拥有的立法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指出“政治”一词在古今汉语中的不同含义,目的是引发读者对“政”与“治

6、”差别的思考。B.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为了突出立宪的民主政治将“政道”与“治道”分得很清楚。C. 文章论及牟宗三所说的“政道”“治道”与现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时,用了类比手法。D. 文章首尾都论及今日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政道与治道不分,而这种模糊源自中国的历史和传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牟宗三与西方政治学家孟德斯鸠不谋而合,都认为唯有制约和平衡才能保证自由。B. 牟宗三认为,人民因为接受了革命之说。所以就无法抽象拥有国家的立法权。C. 在实行立宪的民主政治形态的现代社会中,宪法应该成为政道和政权的来源。D. 牟宗三认为,君主制中政权在皇帝。治权在士,

7、政权和治权最终还是能分清楚的。【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选项“宪法对国家的目标和政府结构进行了表述与规定”错误,根据原文“宪法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目标进行了表述,规定一个国家的政府结构,”可知是“对目标”进行了“表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结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

8、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选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错误,文章没有对比论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选项篡改文意,“牟宗三与西方政治学家孟德斯鸠不谋而合,”不正确,根据原文“很像现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可知是“很像”而不是“

9、不谋而合”。B选项因果颠倒,由原文“当人之意识不能觉识到政权之本性,不能认识其为一形式的抽象的有,思想家不能进到此思想上去了解,则革命、受命之说亦是必然者。”可知,是因为“不能认识其为一形式的抽象的有”,所以才有了“革命、受命之说”。D选项曲解文意,“政权和治权最终还是能分清楚的。”错误,根据原文“则皇帝既代表政权,亦是治权之核心。”可知政权和治权“没”分清楚。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

10、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全域旅游是什么?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简单点说,就是处处可游的“大旅游”。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域的图景日渐清晰。“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选择“旅游+”,使旅游与农业

11、、林业、工业、文化、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较好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旅游+”的产业融合,将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当然,转向全域旅游,不能误认为是处处建景点、处处建宾馆饭店、处处建游乐设施、处处建旅游综合体,盲目开发只会破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也不意味着要放弃景点景区,而是要搞得更好,更加科学、更显品质、更有特色。“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

12、酣歌。”每一位游客都希望有个诗意的出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全域发力,让人们感受到快乐、幸福和有尊严,旅游产业才更有生命力。(摘自商旸旅游升级需要“全域”发力,人民日报2017年5月3日)材料二(数据国家统计局)材料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做出部署,就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意义等,新华社记者22日采访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李金早表示,随着旅游消费不断升级,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旅游业综合管理滞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

13、,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李金早说,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新提升。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旅游业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摘自齐中熙、叶吴鸣推动全城旅游进一步发展,光明日报2018年3月23日)材料四网络订票遭遇捆绑,网络订房被无故取消,网络订车被中途倒客这些都是消费者选择线上旅游产品时会遇到的不合理待遇。近年来,线上旅游因便捷快速成为越来越多消

14、费者的选择,但也因为经营主体复杂、维权追溯渠道不畅成为旅游乱象集中的重灾区。5月下旬,按照云南省进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有关决策部署,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旅游购物场所集中整治行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工商部门重拳出击,紧盯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霸王条款”、刷单炒信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摘自朱丹云南:全面规范线上旅游,云南日报2018年6月18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旅游行业必须转型升级,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则是其发展的方向,但是全域旅游不等同于全域范围内处处建景点、宾馆和游乐设施。B.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07201

15、6年我国旅游产业总收入一直在增长,并且增幅喜人,2008年以后年份的同比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C.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082016年我国在线度假旅游规模逐年上升,但此后在线旅游的增长势头将越来越弱,游客将会远离在线旅游。D. 根据对李金早的采访,可知当前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而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旅游的美好需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坚持“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方式,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这样旅游业可以由门票经济向其他产业转型。B. “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这是古人表达游览的乐

16、趣,如今转向全域旅游,游客面对美景,有个诗意的出行,也会感到快乐。C.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是对全域旅游的正式官方定位,有助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D. 线上旅游虽给我们的旅游带来一些便捷,但也可能遇到一些不合理待遇,云南省相关部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6. 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A 6. 坚持政策引导,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坚持“旅游+”,使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全面满足游客在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