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声现象》WORD版教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4972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声现象》WORD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声现象》WORD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声现象》WORD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声现象》WORD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声现象》WORD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声现象》WORD版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现象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B CD3.在

2、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

3、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6.如图1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20km江宁20tA B 图1 C D7.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8.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9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

4、.10m/s C.5m/s D.无法确定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C.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大,说明速度越大 D.物体越运动,速度越大11. 南京红山动物园“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看台上的观众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 ;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物理学中是采用终

5、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12. 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m/sB.9m/sC.10m/sD.11m/s1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 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C . 在甲前面06米处 D . 在甲前面12米处 图2 图3 1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

6、系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15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二、填空题16.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17.如图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6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

7、起,这个现象说明_.18.如图5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甲 图4 乙 a b 图5 c d 19. 如图6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1011ABCDE8967450123F1213cm 图620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 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8、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小芳同学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 运动。21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7-(a)、(b)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秒。(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米。(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简答题 图722.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

9、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2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 ,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四、实验与探究题24.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

10、,你认为最佳的是_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响度较响较响弱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较长长短25.如图8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图8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11、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26如图9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17甲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17乙所示).图9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1)填写表格中所缺的三个数据(不需要估读)位置起点ABCDE时间/s00.20.40.60.81.0路程/m014(2)分析在这段时间内赛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知路程和 成正比.五、计算题27如图10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求:(1)轿车从A地到曰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图1028. 某同学测得散步时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两米的距离,他测得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1)这段路程有多长?(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