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46387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测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第五单元测试卷(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隳突(su)殷勤琼楼玉宇(qing)徘徊B燕然(yn) 号呼 死者相藉(ji) 婵娟C绮户(q) 宫阕 哗然而骇(hi) 赋敛D始龀(ch) 孀妻 汪然出涕(t) 莅事(解析:A.“隳”应读作“hu”;C.“阕”应写

2、作“阙”;D.“龀”应读作“chn”。)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分)A不知叔叔说了一句什么话,爷爷大发雷霆。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C领导的那番话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D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或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解析:B.“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多用于褒义;C.“不言而喻”是不用说就明白的意思,与“潜台词”语义重复;D.“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间。)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

3、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C)(3分)A红岩中郑克昌伪装成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被余新江等人识破,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他。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C富家女孩冬妮亚喜欢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两人在交往中慢慢相爱并结成了夫妻。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还是坚强地给自己提出了帮助妻子进步的任务。D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下令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解析:C.冬妮亚是保尔曾经的女友,早已分道扬镳,他的妻子是达雅。)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3

4、分)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解析:A项是选择问句,所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三、两个”是表示概数,所以应删去顿号;D项应将冒号改为逗号。)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A遵义的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地折服了。B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D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

5、、衬衫、拖鞋等。(解析:A.搭配不当,应改为“遵义的观众听完张惠妹美妙的歌声,欣赏完她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地折服了”;C.语序不当,“保护”和“了解”互换位置;D.分类不当,“衣服”包括“衬衫”。)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B)(3分)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B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愤愤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1)使至塞上

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4)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忆秦娥娄关山: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6)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7)苏轼水调歌头中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2分)低聚木糖:益生元中的超强者楚天寒大家都听说过木糖醇,

7、因为这种物质常用于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等食品中,但是说起低聚木糖,也许你就不太熟悉了,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由于它具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因而在国内外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广泛使用。植物的细胞壁里有一种名为木聚糖的物质,通过高压蒸煮或蒸汽处理将这种聚糖提取出来,然后用从细菌中提取出的木聚糖酶降解,便可以得到低聚木糖,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比如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废料中的宝贝。不过,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必须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低聚木糖是肠道健康的好帮手。低聚木糖最大的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

8、菌,因此是典型的益生因子,其增殖效果比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强20倍。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到18%,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除了帮助益生菌生长外,它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更厉害的是,它可以通过主动“绑定”致病菌,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低聚木糖对“三高”和肥胖人群来说也是福音,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且口味与蔗糖接近,因此可以替代一部分糖,关键是它很难被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消化,因此也几乎不提供热量,可以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需求,多项

9、动物实验证明,低聚木糖具备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及胆固醇的潜在能力。在中国,低聚木糖最初是用于饲料而不是食品,目前它在蛋禽、肉禽、生猪、奶牛等养殖领域均有应用,利用它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可以减少动物的腹泻,降低抗生素用量,增加动物的产蛋、产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外,低聚木糖还可用于生态肥料中,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保持土壤肥力。(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2期,有删改)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分)低聚木糖。9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举例子(1分)。举了“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

10、产低聚木糖”(2分)。10阅读第段,概括低聚木糖对肠道健康的益处。(3分)帮助益生菌生长(1分);抑制病原菌生长(1分);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1分)。11第段画线句中加点的“一部分”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3分)不能去掉(1分)。“一部分”说明低聚木糖不能替代所有糖,与前面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以及“口味与蔗糖接近”相照应。去掉了就与事实不符。该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2分)丢草绳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

11、没钱给我找医生。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她唯一能够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快快从儿子身上走掉。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啊!”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

12、母亲终究还是昧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胧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

13、,邻居家有位我喊“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她说:“在往日,烧上几天也就好了,这次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她就开始抹起泪来。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儿,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儿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可母亲又说:“其实也不忍

14、心,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呢!去时我只将那绳子朝那儿一丢就算了,也没想那么多!”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着躺在床上的我。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从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流出了许多泪花。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5、12文中说“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是因为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吗?请结合全文做具体探究。(3分)不是。理由有三:母亲在得到“丢草绳”这个办法时就唉声叹气,她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孩子病愈而让乡里乡亲带去疟疾(1分);母亲在准备为“我”“丢草绳”时,心里很矛盾,既心疼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我”,又不忍心乡里乡亲带去疟疾(1分);母亲在为“我”“丢草绳”时,并未有意选择一条乡亲们必走的路口,而是将它随意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1分)。13下面两个句子在刻画人物和景物描写方面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1)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定下神来。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为了“我”的健康,违心地将草绳丢在乡间小路上的惊慌和自责(1分),表现了母亲善良、美好的品质(1分)。(2)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