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4376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 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C. 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 普朗克提出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答案】B【解析】【详解】A、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

2、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B、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错误;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实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故D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 光的波长越短,其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长,其粒子性越显著C.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D.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在其作用范围内,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答案】D【解析】【详解】A. 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原

3、子核越稳定,选项A错误;B. 光的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明显;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选项B错误;C. 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的衰变不适应,选项C错误; D.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在其作用范围内,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选项D正确.3.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原子经过一次衰变和两次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B. 放射性元素与别元素形成化合物后就不具有放射性C. 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 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答案】A【解析】【详解】A. 某原子经过一次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小2,发生一次衰变后,核内

4、质子数增加1,则原子经过一次衰变和两次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选项A正确;B. 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所处的化合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C. 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后形成的电子流,选项C错误;D. 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选项D错误.4.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可能的裂变方程为+Y+3,方程中的单个原子核、Y、及单个中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的半衰期为T,核的比结合能比Y核的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Y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B. 若提高的温度,的半衰期将会小于TC. 方程中的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m1

5、m2m32m4)c2D. 原子核比Y原子核更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Y原子核的质量数A=235+1-89-3=144,核电荷数Z=92-36=56,故中子数N=144-56=88,故A错误;B、半衰期的大小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B错误;C、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裂变时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小于Y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故Y原子核比原子核更稳定,故D错误。5.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当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的动能减少,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

6、减少B. 氢原子可能辐射4种频率的光子C. 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D. 从n=4到n=1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答案】C【解析】【详解】A.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核外电子的半径减小,由可知,电子的动能变大,由于辐射光子,则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减少,选项A错误;B. 氢原子可能辐射种不同频率光子,选项B错误;C. n=4跃迁到n=3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eV,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eV,n=4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eV,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eV,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

7、电效应。故C正确;D. 从n=4到n=1能级差最大,则发出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选项D错误.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半圆轨道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直径AB长度为2R,现将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距A点正上方h高处由静止释放,然后由A点经过半圆轨道后从B冲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RC.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D. 小球落回B点后一定能从A点冲出【答案】BD【解析】【详解】A.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但由于小球有向心加速度,系统竖直方向的合外力不为零,所以系统动

8、量不守恒,故A错误;B.设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0,即得,解得:x=R,故B正确;C. 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知小球由B点离开小车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为零,小球与小车水平方向速度均为零,小球离开小车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故C错误;D.小球第一次从静止开始上升到空中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Wf=0,Wf为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解得:Wf=mgh,即小球第一次在车中滚动损失的机械能为mgh,由于小球第二次在车中滚动时,对应位置处速度变小,因此小车给小球的弹力变小,摩擦力变小,摩擦

9、力做功小于mgh,机械能损失小于mgh,因此小球从B点落回后一定能从A点冲出。故D正确。7.如图甲所示,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m2 kg的物体B以v02 m/s的水平速度滑上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板获得的动能为1 J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JC. 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1 mD.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设木板的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得,木板获得的速度为,解得木板获得的动能为故A正确由图得到:0-1s内B的位移为,A的位移为,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故C正确由斜率大小等

10、于加速度大小,得到B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代入解得,故D错误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故B正确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8.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按如图a方式连接电路,利用该装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A、K两极之间电压UAK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光的光照强度相同B. 甲、乙两光的频率相同C. 丙光照射阴极时,极板的逸出功最小D.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答案】BD【解析】【详解】B.根据eUc=Ek=hv-W0,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遏止电压Uc越大。甲光、乙光的遏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

11、的频率相等,故B正确;A. 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由图可知,甲光饱和光电流大于乙光,因此甲光的光强大于乙光的光强,故A错误;C.极板的逸出功只与极板金属的材料有关,与入射光无关,选项C错误;D. 丙光的遏止电压大于乙光的遏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故D正确;二、选修3-4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三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B. 用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C. 泊

12、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D. 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E. 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答案】BCD【解析】【详解】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折射的结果,选项A错误;B. 用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选项B正确;C. 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选项C正确;D. 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是利用光的偏振。只能让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一致的光通过。故D正确。E. 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

13、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10.直线P1P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细光束a、b平行且关于P1P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所示。a、b光相比 ( )A. 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 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大C. 在真空中,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D. 若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小E.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答案】BCE【解析】【详解】A.由图知,光线通过玻璃砖后,b光的偏折角大,则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那么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故A错误; B.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由v=c/n分析知,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

14、度较大,故B正确; C. a光的折射率较小,则a光的频率较小,在真空中的波长较大,选项C正确;D. 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由sinC=1/n可知,a光的临界角较大,即若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大,选项D错误;E.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因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那么a光的波长大,由得a光的相邻两明条纹之间的距离大,故E正确;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C.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D. 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

15、率比声源发出的频率高E. 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大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ACD【解析】【详解】A. 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都指向平衡位置,方向相同,选项A正确;B.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总比减弱点的振幅要大,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都在平衡位置上下做简谐振动,因此振动加强点的位移不一定比减弱点的位移大,选项B错误;C.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选项C正确;D. 根据多普勒效应,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比声源发出的频率高,选项D正确;E. 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12.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图中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 这列波的波速是25 m/sB. 这列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