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43745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FTTH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纤通信到户发展策略探索周军霞0 概述FTTH(Fiber To The Home ),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到家中。具体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FTTH属于接入网部分。接入网就是市话局或远端模块到用户之间的部分,主要完成复用和传输功能。按照ITU-T的定义,FTTH就是光纤到达住户的门口,在端局和住户之间没有铜线,美国的FCC对FTTH中的“H”定义

2、了新的含义,“H”既包括狭义上的家庭,也包括小型商业机构。综合以上两种定义,FTTH定义:FTTH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为家庭、小型商业机构等终端用户提供接入到电信端局的服务,并具有信息复用/解复用功能。1 光纤到户技术的发展前景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的最新“光纤到户/楼:全球业务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FTTH/B的用户总数将会达到1.839亿。这主要受惠于用户对带宽的渴望,整合业务的普及以及各运营商采用光纤替代铜线网络的决心,由于各大运营商对HDTV,IPTV等业务的渴望,铜线网络维护成本的高昂,FTTH设备互通性能的改善,成本的降低,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都是促进FTTH发展的动力。为了能为

3、用户提供更好更有吸引力的业务,各运营商纷纷投入巨资改造传统的接入网络。同时各国电信政策的开放和政府的扶持也促进了FTTH的发展,2010年4月9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委近日联合下发文件,要求电信运营商加速推进光纤宽带建设,加速城市光纤到户、农村光纤到村,并提出2011年城市用户要实现平均8M宽带接入能力,城市平均2M宽带接入能力。根据预测,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投资,经济危机并没有给各运营商的FTTH/B部署带来很大的影响。2009年,亚洲的日本几乎拥有了全球82%的FTTH/B用户数。未来五年里,亚太

4、地区仍将是FTTH/B高速发展的地区,中国将是这一地区新的增长动力来源2 光进铜退网络改造思路光进铜退的改造思想推动了并加速了光纤到户的发展,采用分区域分步骤实施光进铜退。由于目前FTTH当前的建设成本高,采用FTTB方式过渡,待设备的价格下降后,逐步实现FTTH最终目标。a) 新建区域停止敷设大对数出局铜缆,以光缆取代b) 针对高端用户: 高档的住宅小区、别墅区实现FTTH(PON)c) 针对中低端用户:新建普通住宅小区主要采用FTTB(PON)+LAN/DSL d) 商务楼宇采用FTTB+LAN、P2P,农村地区FTTN(PON)+DSLe) 老区域的铜缆网改造f) 进行铜缆网的提速, 根

5、据现场情况,采用FTTN、FTTB(PON)+LAN/DSL和DSLM下移方式,缩短铜缆网的距离,稳步实行光进铜退.g) OLT设备原则上采用集中安装,通常安装在局端,减少机房、电源、空调等配套设施的投资,采用集中管理方式,使整个网络成为正真的无源网络便于降低维护成本。h) 采用FTTN方式时,采用DSL技术,末端的铜缆长度必须控制在500米以内,满足用户带宽的需求i) MDU型ONU设备安装在住宅的楼道公用部位、社区的中心机房或户外有源机柜内,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MDU设备3 光纤到户中存在的难点光纤到户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尽管光纤到户FTTH

6、技术已经熬过近30个年头了,但是发展成全球范围内主流、改变电信业环境的重任,还是落在了下一个10年。现有的判断是,FTTH将继20世纪90年代数字移动通信之后,成为电信业的另一次革命性转变,而FTTH将给设备商、运营商,以及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巨大冲击,到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的预测。对于电信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来说,FTTH无疑是对它们有着重大影响的全球性技术革命,和移动电话业务、有线数字网络一样,这一次大规模的产业和应用变迁,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也潜藏着极大的挑战。向FTTH的迁移,还将引发一系列复杂问题。当前影响FTTH全面推进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1建设成本偏高的问题FTTH的建设成本相对偏高(

7、图1),其中设备成本占较大部分的比例(图2),所以设备成本成本是FTTH推进的动力,FTTH在建设成本上还难以与DSL竞争。从全球范围看,在宽带用户中,66%的用户采用xDSL,在中国这个比例更是高达90%。作为宽带接入理想方式的FTTH,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光纤接入的成本依然比较高。图1:不同建设模式下的月综合布线造价,单位元图2:各项成本比例图表3.2 业务需求的问题光接入必须依赖的是高带宽业务,用户上网经常使用的服务为看新闻,搜寻引擎,电子信箱,这些服务所需之带宽小,而高带宽服务如视频会议、VOD、多媒体娱乐使用之比例则偏低。因此,在ADSL已可满足现有带宽使用量的市场

8、环境下,高带宽服务的需求引导和普及情况还需要时间,同时还必须考虑用户的支付能力。3.3 投资回报的问题运营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越来越严,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注重短期利益。运营商不积极成为FTTH发展的另一个约束 3.4 政府政策和法规相对滞后,各项标准还没有出台 目前我国推广光纤到户的发展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各个地方政府政策各不相同,零星破碎,有的地方根本还没有鼓励优惠政策。4 我国FTTH发展的出路和发展策略 为不断推动光纤到户,必须改革现有存在不足的标准、政策法规以及开发符合室内布线用的光缆产品。4.1 完善各项技术标准和政府政策法规 制约FTTH的发展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

9、社会问题。光纤发展到家庭需要政府的支持,不但要制定与因特网相关的版权法规而且还要制定对FTTH建设的优惠政策。4.2 积极引导和培育市场需求,形成生态产业链 4.3 光纤到户新产品的开发随着用户对带宽的更高要求以及光进铜退的思想,逐步推动了接入网同轴电缆向光纤到户发展,而光纤到户的较难的性能方面的问题在于弯曲性能难以达到,相应促使光通信行业着力解决这一难题,从而衍生了皮线光缆的产生皮线光缆是一种新型的入户光缆,俗称8字缆,适用于室内及终端安装等经常需要弯曲光缆的情况,布线时可以根据现场的距离进行裁减。皮线光缆内光纤采用G.657小弯曲半径光纤,可以以20mm的弯曲半径敷设,适合在楼内以管道方式

10、或布明线方式入户,作为FTTH 接入室内最重要的一种缆型,它将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目前,该种新产品以其性能稳定、易于敷设等特点已经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应用在FTTH网络工程中,随着光纤应用在中国的普遍使用,皮线光缆已成为国内各大运营商FTTH工程用量最大的光缆系列之一。中国即将迎来的FTTH爆炸式增长的时期,作为承载高速信息的高科技光纤介质,皮线光缆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将越来越多的家庭带入光纤时代。5 全球光纤到户最新动态德国电信的目标是到2012年发展400万FTTH用户,占其宽带用户总数的10%。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德国电信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每年投入超过100亿欧元

11、进行包括光纤接入网络在内的网络建设,在宽带领域德国电信表示他们将加快部署FTTH网络爱立信公司推出EFN432,32端口的千兆以太网点对点FTTH节点设备,进一步扩充了他们获奖的EDA接入产品系列。该产品已经包括了VDSL2和GPON产品线。爱立信的EDA点对点产品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企业和居民用户提供最全面的带宽升级选择。 爱立信公司表示富媒体通信要求网络运营商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宽带网络。新的EFN432光节点一定可以促进运营商的宽带业务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政府有意将NTT的光纤业务拆分成独立公司。拥有NTT33.7%股份的日本政府希望藉此希望从现在的30%进一步提高日本的FTTH普及率。今后新

12、的NTT光纤网络运营商将整合现在NTT东西两公司的光纤网络资源,并将面对竞争对手提供宽带网络租赁业务。日本内政和通信部部长原田一博KazuhiroHaraguchi表示日本政府将在本月内发布一项振兴宽带发展的新战略,其中被认为也包括了对NTT可能的管理层调整。不过日本政府和NTT方面都拒绝对此进行评论。光纤到户在全球已经发展到白热化程度,在日本发展尤为迅速,中国亦会加速脚步,朝着高科技领域向前挺进。6 结束语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今天,光纤到户的发展势在必行,在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快推动光纤到户是高速办公及家庭业务的需要,也是电信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的重要市场扩展空间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