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43456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分析财务处:王庆华引言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在现代企业经营条件下,内部控制系统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满足现代企业组织方式、经营方式与管理目标的需要,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实践意义出发,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一、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由来已久,许多国家的组织和学者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很多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根据各个时期内部控制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内部牵制阶段在封建社会出现了内部控制的萌芽,统治阶级采用了分工牵制和交互考核的方法,以防止掌管和

2、使用钱赋的官吏弄虚作假、侵占财物。内部牵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并且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36年。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其发布的文告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内部控制”这一专业术语。(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这一阶段内部控制被分为两个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牵制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目标不仅是要保护财产的安全,还要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益。(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概念。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指出这一点并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

3、“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20世纪末,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知,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大要素构成。二、内部控制的实践意义整体来说,通过内部控制一般能实现企业经营的一系列目标,即能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如对资产的记录和接触、处理均需经过规定的程序,得以审批核准才能进行;保证所有的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

4、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非正常情况除外,如:自然灾害)。而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大要素的正常运作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条件。(一)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它包括:1企业所有人员都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如: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提供道德指导(减少刺激和引诱等);员工的道德修养较好、知识丰富、技能较强。2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必须是独立的,不受管理层的制约。3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

5、思想和工作作风。如:对企业风险的态度、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要求、对财务报告行为的态度、对会计政策的态度等。4组织结构。如:如何授权、向谁授权、组织行为的分配、对组织目标的协同作用、责任与报告等。5权力与责任的分配。如:对权力的理解、是依赖权力还是依赖制度、智慧来管理企业、理念与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二)控制活动这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它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控制活动主要包括:控制活动具体内容1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1)管理阶层记录经营活动(如:市场的扩展、生产过程改良、成本的控制等)的结果 (2)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监督计划(如:新产品开发、合资经营等)

6、的执行情况2直接部门管理负责某一部门的经理人员复核自己所负责部门的业绩报告,检查本部门各种业务活动情况,以便辨认趋势3对信息处理的控制(1)一般控制,它帮助管理阶层确保系统能持续、适当的运转 (2)应用控制,它包括应用软件中的电算化步骤及相关的人工程序4实体控制(1)保护设备、存货、证券、现金和其它资产的实体安全(2)定期盘点并与控制记录所显示的金额相比较5绩效指标的比较把不同的几套数据资料(如: 经营数据与财务数据)相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调整与纠正6分工分工即指将责任划分,再将不相容职务分派给不同的员工,以降低错误或不当行为的风险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将以上六方面做好。

7、但管理者在准备采取控制活动时是还需考虑几点:过分的控制可能降低生产效率,控制费用可能超过了控制所产生的预期收益。因此,管理者需权衡各项控制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各级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的确认,它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市场主体的局限性、市场商品的两重性等原因,企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政治、经济变化等外部风险和企业员工素质高低、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等内部风险的侵袭,这就要求企业针对每一种风险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风险识别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有哪些;哪些风险应予以研究;引起风险事故的主要

8、原因是什么;这些风险所引起的后果如何;识别风险的各种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如:环境分析法。企业环境的构成极其复杂,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宏观环境和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和竞争者等微观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对风险识别的特定方法,是指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明确机会与威胁,发现企业的优势与弱势,找出这些环境可能引发的风险与损失。(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有效信

9、息给适当的人员,通过沟通,使员工能够知悉其营业、财务报告及遵循法律的责任。企业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内部沟通需要做到:所有的员工,特别是那些负有重要营业责任或财务管理责任的员工,除了要得到用以管理其负责活动的重要资料以外,还应当得到来自最高管理层要求他们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清楚信息,必须让每个人清楚的知道个人所担负的特定任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规定、员工在控制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员工必须拥有在组织中向上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外部沟通应做到:顾客和供应商能经过开放的沟通渠道输入重要的信息;与相关的外部团体沟通,以便获悉关于本企业内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营业、

10、相关业务问题及控制系统审计后,可以提供给管理阶层及董事会重要的控制信息;政府主要机关(如:银行或保险机关)所提供的复核或检查的结果,可以有效的弥补内部控制的缺失。(五)监督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督。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 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 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督活动由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所组成, 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有效的运作。它包括两个方面:1监督活动: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例行的管理和持续不断的监督活动。监督活动包括: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了什么作用的资料,企业内部对营运报告、财务报告数据偏离的质疑;外界组织反映内部信息存在的问题;职务分离的员工之间可以彼此相互检查,核对资料;内、外

11、部审计人员定期提出的内部控制的建议;员工陈述是否了解企业的行为准则等等。2个别评估:除了持续监督程序可以有效的评价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还需要组织个别评估以直接监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种做法可作为评估持续性监督的程序。评估的范围和频率,视风险的大小及控制的重要性而定。内部控制的评价应由下往上报告,某些缺失应报告给高层管理阶层及董事会知道。上述五个要素实际上内容广泛,相互关联。控制环境是其它控制要素的基础,如果控制环境有漏洞,企业的内部控制就不可能有效;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必须受到有效地监控。所以我们必须

12、把这五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产生最大效用,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一)内部控制观念落后在西方国家,内部控制经过长期的发展,业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已主导着国际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而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引进和研究起步较晚,在90年代内部控制才由政府在国有企业强制推行。我国内部控制的实践时间短,其认识水平远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内部控制还未形成整体构架,并且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对大型企业提供完整的内部控制方案的能力,很多企业只能依靠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其内部控制制度,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离不开人的操守及价值观。它对于企业组织的运转,以及

13、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正确价值观及经营理念,对企业职能部门的作用不够明确,也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及制度也缺乏了解,是被动接受管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也就是说,这些企业还没有进入内部控制框架阶段。(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普遍薄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司还没意识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形成,但仍然缺乏规划,不成体系,不能起到规范公司经营活动的作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是依靠自己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

14、多对会计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这些企业往往没有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坐支、白条抵账或者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是,他们中有些对内部管理控制是闻所未闻。还有一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一些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身上。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考虑上市,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制度来使企业正规化,于是其也会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然而由于公司所有者和管理层的重合,以致很难实施或者很难持续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和监督缺失,虽然其制定了比较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严格执行的往往很少。审计鉴证业务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审

15、计鉴证业务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客户内部控制了解和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极为直接,甚至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审计行业还不成熟,很多注册会计师迫于客户的压力,并不一定会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致使审计的这一功能大打折扣。(三)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缺陷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程序,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这是建立在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上的。而目前我国企业在人员的聘用上存在随意用人、任人惟亲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力,雇员极

16、有可能产生短期行为;没有留意员工的道德行为、知识和技能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难以形成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在遭遇风险时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容易遭受损失。(四)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通过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层监督其它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然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并没有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得到企业重视,企业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它职能部门平行,受经理层的领导,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不是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审计知识、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