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4127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学习与创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与创新 摘要:创造能力属于天才,是不可教的,创新却是可教可学的。要进行创新教学,必须改变“学习”概念,改变模仿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把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能力,以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吸取知识。要使学生主动,就必须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要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创造 创新 模仿 能力 寻找发现 我不知道怎么能够把学生教成科学家,因为天才是无法可教的,但是我知道怎么能把学生教蠢。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变得越蠢。满堂灌、死背书、出难题、考笔记,是让学生变蠢的四大绝招。这都来自教师,包括我在内。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变“学习”概念,改变当前教学思想,把灌输书

2、本知识变为激发能力。 1.什么叫学习? 什么叫“学习”?学习起什么作用?一般认为学习就是读书,获得书本知识,书本外的东西不是知识,一门学科中最有价值知识是它的理论。实际上,当前所谓的学习就是模仿。让学生跟着老师走,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好学生的实际标准是从知识、观点、方法、读的书符合按老师要求,老师最满意。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听课、抄笔记、完成作业。许多好学生能够把一本教科书的内容几乎全背下来,甚至记得住某一句话在第几页第几行,此言并不夸张。这种学习理论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起源的俄国和美国,代表人物是巴夫洛夫和华生。巴夫洛夫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规律,由

3、此建立了学习理论,认为外界刺激是主动的,并起第一作用,生命体接受外界刺激并形成固定反应,这种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换句话,学习过程是接受外界刺激,形成机械反应的过程。这些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被应用于人。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方法主要采用填鸭式的灌注法,要求学生死背硬记大量东西,形成机械式的条件反射,不断用书面考试给学生强烈刺激,这种方法无异于把学生看作巴夫洛夫实验中的狗。它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很大影响。 1970年后出现了人本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加上美苏冷战对开发智力的需求、和西方“68学生运动”对校改的呼吁,引起了西方教育思想的重大变化,综括起来其基本观点如下。第一,心理学认为学习有三种基本

4、形式:通过刺激反应学习,通过认知学习,通过行动学习。与此对应在心理学中主要存在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在教育中强调全面认知能力,动机心理学强调行动能力。至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仅限于反应训练,例如在体育和军事的有些感知和动作反应训练中,它强调感知-反应能力。这三种教育思想都把能力摆在第一位。第二,人们再次回想起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洪堡的教育思想。早在1809年在探索现代国家教育体系时,洪堡就提出教育应当有两个目的:为国家、也为每个人,并且这二个目的是共同的。他认为教育应当成分激发人的能力,他说:“人的真正目的不是那种朝三暮四的、来回摇摆的目的,而是那

5、种永远不变的受理性支配的目的是最高限度和最和谐地把他的能力形成一个整体”,“学校应当全面地、没有任何缺陷地激发各种能力”(注3)。柏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著名哲学家菲希特也强调能力,他认为“学习本身不应当是模仿过程,而是生产过程,是生产智力内容的过程,不是固守现有的知识,而是促使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不断突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注4)。针对当时德国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他批评了“苛刻地按照书本训练人,使人只会照书本去解决实际问题,而面临新的未知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他认为“理想的教学应当是一种集体的思想流,师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一直通向新发现,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也可以提不同观点”。他们的教育思想把能力放

6、在第一位。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体制,对德国统一和工业化起了决定性作用,并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人的学习智力行为属于高级思维活动,不是狗那样的被动刺激反应过程。现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之一的皮亚杰认为,“刺激反应”(例如刺激皮肤后肌肉的反应动作)型的规则反映了低级能力,不适合人的许多高级能力,例如语言、复杂问题的求解等等(注5)。他也把能力放在学习的第一位。第四,动机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主动,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人生目的、价值观、需要、对知识的兴趣等因素对学习起主导作用。第四,西方普遍认识到,学校能提供的书本专业知识都是过去经验的总结,在科技知识飞速发展的时

7、代,这些书本专业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了,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未来的知识。换句话,把传授专业书本知识放在第一位,永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应当把激发学生的全面能力放到第一位。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孔子、培斯塔罗齐、洪堡、皮亚杰等等对教育曾经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都把能力放在第一位。 根据这种现代理解,现在再看看什么叫学习?在脑力劳动中,学习有三重含义。第一,学习就是全面和谐激发出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感知方式、思维方式、行动方式、交流方式。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激发他们的能力,促使学生依靠能力掌握知识。第二,学习过程是观察、认知过程和行动过程,学习包括“理解”和“会干”,这

8、二者不可分离。理论脱离实践行动不可能学到知识。只口谈理论,不会解决问题,就是纸上谈兵。第三,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专业工作经验和职业行为方式。这些“经验”和“行为方式”,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干才能获得,为此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处于行动地位。 上述三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教学传播给学生的,教育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老师的行为方式,因为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观察老师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是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他们学到的关键东西不是来自老师讲课的内容,而是来自老师的专业价值取向、老师怎么做,他们吸取老师的成功经验。如果教师只会从书上抄,学生也学会抄。有些学生和教师写论文的主导思想就是抄,“天下文章一大抄,只靠桨糊和剪刀”

9、, 遇到问题,没有其他办法,只会寻找“先例”,翻书本。这一行为方式一代一代传播下去,形成了纸上谈兵、照猫画虎、闭门造车、真题假作等等毛病。如果把这种行为方式带到工厂,他们会创新设计吗?通过教育传播模仿行为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这使人感到十分痛心,这使我们同西方的技术水平在许多方面的差距还在加大,经济参考报2000年1月6日报道:“1991年国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62%,到1999年降为33%。其中数控机床的占有率更低,仅占16%,企业典型产品的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相当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企业普遍没有技术储备。” 2.什么叫

10、能力 当过母亲的人都明白,小孩子从一生下来,有的爱动,有的安静,有的行动快,有的慢,有的对音调高低感觉很准,有的五音不全。这些就反映了能力特性和差别。 什么叫能力?在心理学中,曾经对能力有过一个认识研究过程,出现过许多定义。1993年在“人的认知能力:能力分析概观”一书中,卡若(注6)认为:“能力是用来描述个人的一种属性,是具有一定稳定程度、持续比较长时间的属性”。能力是通过一定的任务了确定的,例如阅读一段文字,看阅读速度,这就是一种能力。通俗地说,能力指作事情的真本事。心理学通过各种任务来测试能力,你会作什么事情,就具有什么能力,作得好,能力强。换句话,只听课读书许多能力就没有被激发出来,书

11、面考试对许多能力也无法评定。如果仔细区分,可以发现,完成一件任务可能需要许多能力,每个能力又包含许多基本能力元素(能力因素),例如阅读:字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句子理解能力,猜词能力,文章理解能力等等。能力是人固有的潜在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与别人的能力都不完全相同。随着年龄增长,潜能也成长。能力基本上不可教,不是靠“灌”进去的,而是通过适当条件“激发”出来的,通过自己行动“练”出来的。所谓“可教”,是指可以通过老师外界激发作用、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发挥能力而获得知识。教师的这种外界激发和引导作用就是“教”,学生的行动过程就是“学”,这些又被称为“可改变”的部分。所谓“不可教”,是指不可能

12、通过老师外界作用使学生获得,即使学生愿意,也很努力。这些又被称为“不可改变”的部分。更准确地说,有些特性无法改变,有些特性很难改变,有些特性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有些特性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有时教师和学生的主观作用没有其它因素的作用大。 教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发现学生的潜能、寻找适当方法激发这些潜能。怎么激发学生能力呢?第一,洪堡认为:要激发这些能力,“第一个条件是独立不受强迫”(注1)。也就是说,让学生独立的选择和决定,这同时也意味着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那些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学生只能降格。19世纪初,当洪堡建立世界上第一所理科大学时就已经实现这些了,这一经验已经被大多

13、数国家吸取。在当前情况下,我国也许不能够一下实现,但是应当逐步向这个方向过度。第二,促进能力发展的方法主要是提供各种环境和条件,尤其是实践,鼓励学生自己尝试,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特长。教学采取跟随方法,根据学生需要提供相应知识和帮助。促使儿童能力发展的简单方法是,注意儿童的稳定兴趣,跟随这种兴趣,在玩环境中提供这种条件。以能力促进知识学习,目的明确,兴趣充分,学得实际,学得快,学得多。第三,洪堡认为“学校应当排除那些不能促进能力的知识和引起偏面发展的知识”(注3)。换句话,能力不可教,却可能被压抑,满堂灌、死背书、出难题、考笔记,是让学生变蠢的四大绝招。 有创新本事的人必须激发出两种能力,独

14、立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一般用行动能力来描述评价是否能够独立作事情、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行动主要包括四大类能力:选择确定动机和目标,选择决定计划,灵活实施计划过程,判断评价行动结果。认知能力也是由许多能力构成的,主要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属于认知能力中教高级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发现式思维和丰富经验对创新很重要。 3.行动能力。 要独立完成一个行动,首先必须能够独立建立目的动机,它是起第一作用的。目的动机可能表现为:信仰、价值、人生观、态度、兴趣、需要,它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的是性格、条件、相应的能力、家庭和社会影响等等因素有关。目的动机是在

15、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学生存在相应的内因,通过长期教育可能逐步改变价值和人生态度,通过适当教学方法可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能力。如果学生不具有相应内因,老师不可能强迫学生对一个专业产生兴趣,不可能使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转变成有创新能力。然而,以教师意志代替学生主动性,就可能压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动机(兴趣)是要经过比较选择才能作出决定的,从这一点出发,应当逐步放开学生,实施全面选择制度。这是鼓励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对国家和学生自己的一生有长远意义。指令性分配学生专业和指令性学习,引起许多学生反感学习,造成许多人毕业后改行,或对专业工作缺乏责任感、事业心、成就感,工作中混日子,给国家和本人

16、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确定目的动机后,计划就起决定作用。让学生自己计划,是促进独立行动能力的第二个主要方法。制定计划主要考虑的是可行性、灵活性、怎么解决问题、和不可预测因素。在面临陌生的新任务时,未来是不清楚的,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学习计划,就是把学习过程变成了与创新类似的行动过程。学生不得不考虑到几个问题: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水平,遇到问题后怎么办,设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改变计划?要设法解决问题的话,就要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改变计划的话,就要准备若干个计划。是否考虑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如果学校把一切课程、实习、实验、设计任务都安排好,就使学生失去了这种锻炼机会。工作后,仍然不会计划未来。现实工厂企业中,工程师们大量遇到的也是种类问题。在学校里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处所锻炼这种能力,直接对未来工作有用。除上述因素外,意志力对独立行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4.认知能力 脑力劳动需要的主要能力是用认知能力描述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下列几大类:感知(觉察、寻找、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