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3976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课标要求的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

2、入诗词是否合适?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个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

3、词的解构。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旨。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

4、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庄子天地篇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被遮蔽。(摘编自文汇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个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B.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

5、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C. 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显现出作者的人格。D. 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B. 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运用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C. 文章以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D. 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3. 根据原

6、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B.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C. 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D. 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民 间 音 乐莫 言 四个月前,镇中心茉莉花酒店的店东兼厨师兼招待花茉莉收留了流落到马桑镇的小瞎子。自从马桑镇的人听了小瞎子吹箫,茉莉花酒店生意空前兴隆。小瞎子也施展开了他的十八般武艺,将他

7、的洞箫、横笛、琵琶、二胡、唢呐通通从布袋里拿出来,轮番演奏,每夜都要闹腾到十二点才睡。几十个有一点音乐细胞的小伙子,就连中午休息那一点时间也要跑到茉莉花酒店来,听小瞎子讲几段乐理,讲几个譬如阳春白雪之类的古曲。 镇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也不想吃过晩饭倒头就睡,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享受,他们需要音乐。虽然小瞎子能够演奏的乐曲他们都已听过,但这些曲子他们百听不厌,每听一遍都使他们感叹、唏嘘不止。对此,小瞎子开始良心不安起来,演奏前,他总是满面羞愧地说: 这这怎么好意思,老是这几个曲子我的脑子空空了,我需要补充,我要去搜集新的东西”然而,那些他的崇拜者却安慰道:“兄弟,你会的这些曲子就尽够俺们享用了,

8、好东西百听不厌。就像花大姐卖的烧酒,俺们天天喝,从来没烦过,每一次喝都那么上劲,口下去,浑身舒坦。你这些曲子呀,嗨海嗨,就跟花大姐的烧酒一样”当听到酒徒们把自己的音乐与花大姐的烧酒相提并论时,小瞎子的脸变得十分难看,他的两扇大耳朵扭动看,仿佛两个生命在痛苦地呻吟。那晚上的演奏也极不成功,拉出的曲子像掺了沙子的米饭难以入口一样难以入耳。 九月初头,榨糖厂、帆布厂厂房建成,花茉莉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还托人去上海给瞎子买花呢西服黑皮鞋这是为小瞎子晚上演奏准备的礼服。最后,她请镇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写了一块“茉莉花音乐酒家”的匾额,高高地挂在了瓦檐之下。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计划说给小瞎子听。小瞎子对花

9、茉莉的计划感到惊叹不已,认为这个女人确实不简单。而听到自己将在这个安乐窝里永远充当乐师时,他的脸上出现了踌躇不快的神情。 马桑镇的光辉前景,自然也在花茉莉的邻居开茶馆兼卖酒菜的瘸腿方六、饭铺“掌柜”黄眼、小卖部“经理”麻子杜双三人心中激起了波澜,他们自信本事都不在花茉莉之下,而花茉莉能够如此猖獗,挤得他们生意萧条,实在是借助了小瞎子的力量。 这天下午,三人商议停当,便跨过麻石街,走进了“茉莉花音乐酒家”。正是农忙季节,店里没有顾客。花茉莉正在灶上忙着,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一看到方、黄、杜到,她连忙停下活儿相迎。她一边敬烟一边问:“三位掌柜屈驾光临,小店增辉哪!不知三位老哥哥有啥吩咐!”“花大姐

10、,”方六捻着老鼠胡子说,“你这四个月,可是大发了!”“那也比不上您呐,方掌柜!”“嘻嘻,花大姐挤兑人喽,俺这三家捆在一起也没有您粗呐!”“花大姐,”黄眼道,“您这全沾了小瞎子的光哟!”“此话不假。”花茉莉撇撇嘴,挑战似的说。 “花大姐,您看是不是这样,让小瞎子在咱们四家轮流坐庄,要不,您这边丝竹一响俺那边空了店堂。”方六说。“什么?哈哈哈真是好主意,亏你们想得出,想把人从我这挖走?明告你们吧,没门!”“花大姐,说实话难听这小瞎子可是咱四个人一块发现的,你不能独占花哪!”“放屁!”花茉莉柳眉倒竖,骂了一声,“想起那天晚上,你们三个人支支吾吾,一个个滑得赛过泥鳅,生怕他腌賸了你们那臭店,连个宿都不

11、留。是我把他领回家中,热酒热饭招待。这会儿看他有用处了,又想来争,怎么好意思张你们那张臭嘴!呸!” “花大姐,说话别那么难听。俗话说,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好说好商量,撕破了脸子你也不好看。”“你能怎么着我姑奶奶?”“花大姐,你与小瞎子非亲非故,留他长住家中,有伤风化。再说,现如今是社会主义,不兴剥削劳动力,你让小瞎子为你赚钱,却分文不给他,这明明就是剥削,法律不允许”“你怎么知道我跟他非亲非故?”“难道你真想嫁给他不成?”“我就是要嫁给他!我马上就去跟他登记结婚。他是我的男人,我们两口子开个夫妻店,不算剥削了吧?你们还有什么屁放?”“我每月出一百元雇他!”“我出二百!”“滚你们的蛋吧,一千

12、我也不卖!” 花茉莉干净利索地骂走了方、黄、杜,独自一人站在店堂里生气。她顾不得干活了,一把撕下围裙,推开了虚掩着的后门。她愣住了。小瞎子直挺挺地站在门外,像哲学家一样苦思冥想,明净光洁的额头上竟出现了一道深深的皱纹。他那两只耳朵、两只洞察秋毫之末的耳朵,在可怕地扭动着。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两次写到小瞎子耳朵“扭动”这一细节,既强调他的愤怒,也反映了音乐在他心中的地位。 B.方、黄、杜三人为抢小瞎子与花茉莉激烈争吵,这一情节体现出人面对利益诱惑时的自私庸俗。 C.从“收留”到“就要嫁给”小瞎子,花茉莉渐渐

13、被音乐感染,被小瞎子吸引,体现了音乐的巨大影响力。 D.小说讲述了音乐给马桑镇带来变化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进一步的需求。5.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6.小说以“民间音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 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 亿至5 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 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

14、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致癌。(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材料二: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 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 黄金,10003000g 白银,100k

15、g 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岐。(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材料三: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今年3月,在推出iPhone7 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 手机。(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材料四: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