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838423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_8073129.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A2018.6第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这赞颂了郑玄A.潜心经学,不慕仕途 B.客耕东菜,生徒相随C.广采众说,创立郑学 D.赠人书稿,甘为人梯3.观察右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 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扎根游牧文明,

2、吸收农耕文化 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4.欣赏右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 B.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来源:学科网ZXXK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播直上九万里5.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开此风气之先的应是A.范仲淹理政青州 B.赵明诚著金石录C.陈介祺善藏钟鼎 D.赵秉忠作“状元卷”6.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体现这一情怀的是A.画风传神,兰竹寄情中开场 B.诗文见长,标新立异C.关心民瘼,开仓济民 D.字学汉魏,怒不同人7.某学者说:“它不仅

3、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8.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表明两人都主张A.维新变法 B.以夷制夷 C.推翻帝制 D.否定孔教9.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A.思想观念解放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D.轮船航运繁荣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主要是因

4、为A.辛亥革命发生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十月革命影响 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11.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B.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来源:Z,xx,k.Com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12.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写真漫面。与其反映同一主题的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3.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

5、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发起百团大战C.取得台儿庄大捷 D.召开中共七大14.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B.捍卫了国家领士完整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C.加速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16.“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

6、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来源:Zxxk.Com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17.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C. “自独”葛础被铲除 D. “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18.1991年,中国加人重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 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C.

7、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来源:学&科&网Z&X&X&K19.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看一百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凯旋门照片,不如到实地看5分钟更能使人了解它。“实地看”中国的是A.马可波罗 B.哥伦布 C.莎士比亚 D.达尔文20.有“一代才女”之称的史学家陈衡哲称赞但丁是“中古文化的结束,也是近古文化的先锋。”其中“近古文化”始于A.文艺复兴 B.英国确立君主立宪C.新航路开辟 D.人权宣言发表21.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意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B

8、.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22.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上23.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A.生产技术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24.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A.实行计

9、划经济 B.经济比例失调 C.产品质量低劣 D.资源消耗严重25.右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D.平衡中临藏巨大危机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題: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26.(16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符号一:青铜器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

10、,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据CCTV-10百家讲坛(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2分) 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2分)文化符号二:瓷器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资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

11、的原因。(4分)文化符号三: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3)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4分)27.(18分)近代以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

12、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被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诉),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4分)概括材料反映的时代特点。(2分)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

13、,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围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4分)材料三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这次访日正值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心中正在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渐干线高速列车,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据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旗帜(3)据

14、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理解“我们现在很需要跑”?(4分)我们是怎样“跑”起来的?(2分)28.(16分)和平、合作是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阶段时间来源:Zxxk.Com概况第一阶段1939年至1942年末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第二阶段1942年末至1943年同盟国开始反攻第三阶段1944年至1945年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摘编自阿德勒等的世界文明史(下册)(1)探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阶段向郸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4分)材料二 杜鲁门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冷战结束后,沃尔弗斯称:“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因为这一系统是国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摘编自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2)据材料二,归纳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