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3837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1206016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3.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

2、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4.东汉时期,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 )A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 B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5.有观点认为,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故“终唐一世,各项经

3、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从人口的对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结论。更有学者考证出“贞观之治”系御用史学家们的造假而已。对以上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隋唐记载都存在着失实之处 B上述结论尚须得到史料的实证C唐朝经济不如隋朝结论可信 D隋唐差异成果表明史学的进步6.林则徐在18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并之利为之也”。关于“卡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西域农民创造 B至今还流行于东南一些地区C.起源于战国时期 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

4、物种植7.“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 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C.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 D.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8.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9.康熙九年(1670年),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

5、工,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10.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着直接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马可波罗行记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与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C. 西欧国家开始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迪亚士船队的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11.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

6、动因明显 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12.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 )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C. 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13.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

7、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A.殖民扩张的野心 B.商业立国的理念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14.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B工业革命引发的连锁反应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15.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路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

8、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C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16.19世纪欧洲男子逐渐舍弃了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机器生产方式的普及 C社会贫困化的加剧 D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17.下表反映的是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主要表明()阶段英格兰法国德国150015497.46.74.0165016999.36.

9、24.11750179910.17.05.11800182011.16.25.4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18.1786年发行的早起的职责与好处告诫工人说:“长久地沉溺在温暖的床裼间,温热的肉体会变得松软无力,神经也会变得十分衰弱。”这说明工业革命期间()A.工厂主将工人大规模地专业化 B.工人的工作与家庭生活分离开来C.社会关爱传统的大众闲暇生活 D.准时和有效被规定为必要的品质19.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

10、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 )A对化学知识茫然无知 B对当时工业文明的认同C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D缺乏国家和民族自豪感20.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大企业的特点是( )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控制行业的产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该国的行政权A. B. C. D.21.下表为工业产值世界份额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国家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9.519.918.5美国-2.47.223.6印度32.8

11、29.819.76.2中国24.517.68.60.7A.世界格局发生巨变 B.中国制造业持续衰退C.世界市场已然形成 D.文明正在碰撞与冲突22.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的农民仍然穿着自制的土布。最能佐证这种现象的是( )A.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C.从外国进口的洋布数量少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纺织品23.“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

12、确的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2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文中“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洋务运动的开展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5.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

13、,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于清政府开始了(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26.民国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材料中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创办( )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内军械所 汉阳铁厂A. B. C. D.27.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

14、变局也。”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 )A.“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B.“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C.“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D.“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28.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29.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