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3336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位妈妈反映,转学不到。 。 。 。 。 。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该案例中新老师的教育机智。答:1)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情感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2)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2

2、.“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 。 。 。 。 。窗台上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试判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并阐明原因。答:这位教师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可能事与愿违,他的布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 “有趣的图画” “室内的花草”这些新异的刺激物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图画、花草上,从而影响学习效率。3.“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 。 。 。 。 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出评析。答:1)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要树

3、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2)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通过“生气地走过去问” “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等语句,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并没有做到师生平等,而是以权威压制学生,不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发展的人,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某市教育局

4、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公办。 。 。 。 。更不能以学科竞赛的成绩作为入学依据。 ”谈谈你对该教育局这一规定的看法。答:1)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保证了学生的教育机会均等,符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2)我国新课改的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利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双基”的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5、如果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势必会使有的学生不能接受义务教育,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5.“欧洲在古希腊时期出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的学园缪斯学园。 。 。 。 。 。1978 年,美国基础研究共支出 60 亿美元,其中大学占了 60%。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单位,承担着再生产科学知识的任务,同时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生产力的任务。2)学校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发挥精神生产方面的作用,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体系,

6、在高校的实验室里研制创造出众多新的生产工艺,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通过教学,还可以把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受教育者的研究能力,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3)高等院校集中了一批一流的专家教授,构成了良好的专业结构。还有年轻的精力充沛的研究生作为人才梯队,从而使高校有良好的条件进行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可望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正是由于这些便利条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高等学校中的基础性研究,在高校中投入越来越多的人才和物质设施。很多国家因此而占据科学前沿,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就。6.“课堂中的吵闹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 。 。 。

7、。 。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 。 。 。 。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答: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题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

8、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7.“欣赏每一个学生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 。 。 。 。 。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你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答: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

9、,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比其闪光点。切不可只看到学生的不足,而看不到学生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学生,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地进行指导,促其飞跃。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

10、故事:在他担任的一所乡村中学校长时,校园的花房。 。 。 。 。 。感谢她培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请根据所学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材料。答:1)材料中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不容辩解地呵斥小姑娘,反而耐心地倾听她的解释,让她的心灵体验到了校长的尊重和学校教育的人性化,这种美好的爱的体验可能将永远伴随着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这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学思想。2)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要求教师要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3)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应遵循的德育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9.“小芳的

11、家在农村,她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 。 。 。 。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答:1)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2)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听了老

12、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佣不满 16 周岁的儿童。10.“伤仲永(节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 。 。 。 。曰:泯然众人矣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答:1)本文节选自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没有成材的故事。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

13、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之。 ”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时之闻” ,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才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11.“旧时有一位私塾先生,自诩文章高明。 。 。 。 。 。说罢,扬长而去。 ”你认为私塾先生的归因正确吗?请运用成败归因理论进行分析。答:1)这种归因存在偏差。2)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他把人

14、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班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3)私塾先生将自己的失败归于运气,而运气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从而调动其积极性。12.“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群,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 。 。 。 。 。鹿群又恢复了蓬勃生机。”试分析引狼逐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答:1)根据目前青少年的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2)培养学生坚

15、强的意志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4)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5)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13.“张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直坚持奖惩分明。 。 。 。 。 。结果对甲乙两生均造成不良影响。 ”请根据所学知识,阐述奖励和惩罚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答:运用奖励和惩罚应注意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平、适当;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14.“某中学教师在进行学科课堂教学中,分别采用了如下教学设计:(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 。 。

16、。 (5)让学生在课下从网上搜集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以上每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分别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答:1)循序渐进原则;2)直观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启发性原则;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5.“临近期末,又要撰写学生评语了。觉得肚子里没什么词儿。 。 。 。 。 。这绝不是老师懒惰的表现”答: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16.“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前母亲。 。 。 。 。 。而且还剥夺了孩子独立生存的权力。 ”答:现代教育尤其重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自立能力之所以被称为众多能力之首,主要是因为自立是人在成长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