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3299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早的春天,好像是早市上绿油油的带着露水的蔬菜,揪(qi)下一点枝叶来,就有按捺(n)不住的春色“汩汩”地往外冒,和着泥土的芳香,和这个季节一样,细微、新鲜。B.当下年轻人有着社会转型的“时代烙(lo)印”,却鲜

2、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浸染,最可悲的不是食不裹腹,衣不保暖,而是踯(zh)躅于理想和追求,只剩下迷茫与颓废。C.国家宝藏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wi)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y)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D.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ling)种种现实之后的“现实选择”,但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xi)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伟大”“尊严”这些词汇依然奕奕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甲】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如同备忘录,记录着美好的记忆,弃

3、之可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如果不马上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销声匿迹。囤积信息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不会和生活起居“抢地盘”。【乙】存储介质由1.44Mb的3.5英寸软盘扩大到空间以Gb、Tb计的硬盘、网盘,信息获取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丙】信息爆炸,意味着信息量大、信息迭代快;所幸,信息的存储、传输能力也更强。但除了“量变”的视角外,人们更关注信息存储方式的改变是否带来了“质变”。有人说:信息囤积,使人们从知识的生产者成为知识的搬运工。有人说:只存不看,人变懒了,大脑也蜕化了。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尤其当集纳成为一种影响生活工作的习惯,当放弃

4、无用的物品成为一种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可能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销声匿迹 B.便捷 C.蜕化 D.尤其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历代书法,在用笔、结体上,留下并创造了丰富的遗产,在局部行气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长期忽略了对整体艺术旋律的研究和运用,这大大削减了书法艺术的魅力。B.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使得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C.“道法自然”的环境伦理观,旨在

5、倡导一种师法自然、遵循自然、善待自然之道为目的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D.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抽象的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人生的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_。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里面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_,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彼此转变。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

6、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个东西贯通,_。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佛教华严宗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6.下图是某市“绿色我家废旧家电回收平台”的回收流程示意图。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旧家电回收的整个流程,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这一环保公益活动。(6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材料一:诗歌语言要想获得美感效果,必须能够创造出鲜明的意象,也就是说,要能够传达出浓郁的诗情画意。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抽象的、飘忽不定的情感,是我国古典诗歌创造意象的重要特点之一。“问君能有几多

7、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长度;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不仅有形,而且含情现代诗中也有不少异常鲜明的意象,如余光中的乡愁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入诗,于缠绵悱恻的幽情低诉中写尽了家国念与乡关愁。诗歌语言的美感效果节选材料二:作家营造意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象”,而是为了“意”,是为了实现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象外之意”,正如司空图所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使是关注“象”,也是“略神貌而取神骨”,立足点仍然是“意”。因此,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无论是写景诗,还是咏物诗,都有一个抒情主体存在,并成为“画龙点睛”之笔的承载者。如果

8、缺少了抒情主体,就会降低诗歌的审美意蕴,从而无法达到其最高的艺术境界,实现其最高的审美理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通过十个并置的意象组合,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孤寂、萧索、衰败的晚秋景象,假如这首诗仅仅由这四句诗组成,那么它就是一首纯粹意义上的写景诗了。但是,诗作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以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结,就使这首小令圆满地达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最高艺术境界,借前面的写景抒发了很丰厚的情感意蕴。这样,由于抒情主体的出现,使这首诗歌成为一个整体,并生发出许多意义:思家的情绪、漂泊无依的孤苦、人生失意的处境试论意象派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

9、的“误读”节选材料三:中国古典诗歌重于表现,其要旨在于言志缘情。意象构造固然也包括视觉形象,但更富于暗示联想,“贵情思而轻事实”,凭虚构想而获取的意象可以忽略形质特征或形质关系上的明确性,超然物外,不沾滞于形迹。这和中国传统画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既似而又非似,既有形而又无形,呈现出一种迷茫空濛的超然清虚之美。晏几道的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包含了“歌”“舞”“杨柳”“桃花”“风”“月”“楼”“扇”几个独体意象。诸意象中,何者为实,何者为虚,交织汇融时各意象间的关系如何,如何把握每一句的整体意象这些都很难一一坐实;呈现出的朦胧清空之美也不是通过诵读时的顿逗或用结构的倒置省略等技法就

10、可阐释清楚的。因此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一个清丽幽美的综合意象,是一个多义性的象征结构,是一个满溢美感信息的符号”。领略其中的意趣韵味,不必斤斤拘泥于字面意义,不必寻绎其时空上的“逻辑”顺序,而全在于依赖心灵的体验和感受,所谓“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叶嘉莹访谈录材料四:“朱庆馀过水部郎中张籍,因索庆馀新旧篇什,留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馀作闺意一篇以献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由是朱之名流于海内矣。”闺意诗别本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写一新婚女

11、子将拜见公婆时的心理状况,描摹入微,意象密合无间,句句切闺意之题。但据唐诗纪事,知诗人另有用心,托言“闺意”用的是比况之法,朱执篇什问“入时”与否于张,才是隐藏的目的。扣闺意诗题,则意象为实;托“闺意”而言他,则意象为虚。张籍的酬答诗也用的是虚实表里之法。二诗用意彼此心照不宣,形式上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意象的多义多解性不同于诗谜。它能给人提供审美选择的自由空间,所谓成岭成峰不离山,见首见尾不离龙,所见异趣,殊途而同归,都能获取某种共同的审美感受。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节选7.下列对材料中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象外之意”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典诗歌中往往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在固定

12、的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抽象的、飘忽不定的情感,从而传达出浓郁的诗情画意。B.追求“象外之意”是古典诗歌最高的审美理想,所以,诗人们营造意象时关注的重点是“意”,而对于“象”则可以“不着一字”。C.“象外之意”其要旨在于言志缘情,凭虚构想而获取的意象可以忽略形质特征或形质关系上的明确性,超然物外,不沾滞于形迹。D.是一种类似于中国传统画法“既似而又非似,既有形而又无形,呈现出一种迷茫空濛的超然清虚之美”的审美境界。8.下列对文段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借助鲜明的意象表现丰厚的情感意蕴,是我国古典诗歌创造意象的重要特征,在这点上,现代诗虽然也创造了不少鲜明的意象,但总体上不如古

13、体诗。B.抒情主体是诗歌“画龙点睛”之笔的承载者,它的出现让诗歌中的“物”和“我”、“景”和“情”成了一个整体,从而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C.中国古典诗歌重于表现,“贵情思而轻事实”,因而意象构造时不必斤斤拘泥于字词,也不必讲究时空上的“逻辑”顺序,而全在于依赖心灵的体验和感受。D.朱庆馀的诗托“闺意”而言它,用比况之法,委婉询问考官自己的考试和仕途;张籍读懂了其隐藏的目的,也用虚实表里之法,借酬答诗委婉批评了他。9.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的营造上有什么特征,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条概括。(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补锅匠许师傅刘群华补锅匠走村串巷地谋生活。他挑着一副旧担子,

14、一头是一方矮小的风箱,一头是一只粗涩的竹筐,竹筐里放两三把锤子、几斤煤块、一堆碎铁片、四五块手掌大的碎布。这些零碎的小东西,几乎是补锅匠全部的行当。补锅匠进青巷补锅时要吆喝一来回。他一手拿一个脸盆,一手拿一截小木棒,边走边“砰砰”地敲,同时一边吆喝:“补锅补脸盆杯子”他的吆喝声恰到好处,不让人生厌。巷中的人们拣起家中有破洞的锅盆,出来寻找补锅匠。补锅匠在巷里往返完之后,站在巷子的一端,看铁具破洞的大小估价。补锅匠在外,最难的是找到一天三餐。如果他觉得哪家的人说话大方客气,便说:“你这几个盆和锅不收钱,只管我一天的吃饭。”那家的人如果觉得可以,便欣然应允。这大概是补锅匠补锅的前奏。待这些安排妥当

15、,补锅匠才解开担子,正式起炉生火补锅。来青巷补锅的匠人一年中总有几批,但有一个补锅匠的口碑蛮好。青巷人皆喊他许师傅。许师傅手艺好,人也好。他开炉不急不慢,待摆好了架势,拿出一口铁锅,反复瞄上几眼,心里斟酌一番,便用一把小锤子在铁锅的漏洞处轻轻敲打。漏洞有大有小,小的要睁大眼才瞧得见,大的则另找一块合适的旧铁皮补起。许师傅叮叮当当地敲着铁锅,漏洞边缘嗦嗦地响。这些边缘都已薄如片纸,只要轻轻一碰,又会碎一大块。许师傅小心地把边缘全部敲掉,瞅好漏洞的大小,在自备的一堆碎铁片里找出合适的铁片,依漏洞的模样用粉笔画好,敲成铁锅漏洞大小的细样子。敲铁补丁这份功夫,不能急躁。不然,不是漏洞敲大了,就是补丁敲小了。要极其细致,敲出来的铁补丁才美观又合适。等许师傅把铁锅的补丁敲好,才加紧拉风箱。小风箱“哗啦啦”拉得山响,泥巴炉芯里的生铁片在黑煤升腾的火焰下逐渐熔化。那一炉小小的生铁,已经熔化得像一团蠕动的火焰。许师傅有时拉风箱拉得高兴,常常会唱起花鼓戏补锅。待他把花鼓调停了,说时迟那时快,他用一个陶土勺子往火炉芯里一伸,舀出一勺滚热的铁水。然后迅速用另一手掌托起块巴掌大的碎布,上面早垫了一层细细的土灰隔热。他把铁水倒在布的中央,飞快地送到锅下面,轻轻摁在针眼大的漏洞上,红铁水便顺势挤满小漏洞。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