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3209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案例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小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 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 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 的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小明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 样的影响? (2)如果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该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 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对以后的学习不会有促进作用,他还是不会努力学习成绩也不会 提高,甚至是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

2、部的可控制因素,如、 ;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的成败 是努力与否造成的,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对以后的学习有 很好的促进作用。 (3)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心里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的行为及其结果推断 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 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此外,外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 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的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会有碍于其人格的成长,如习惯于 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

3、归于运气或者任务容易,长此以往, 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2.小明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入初中的入学考 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 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 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的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 、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里现象? (1) (2)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 、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答案要点: (1)习惯性的无助或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 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小明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失败,陷

4、入了习惯性无助的境 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2)原因:两方面:第一: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 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的因素,只是自己不能控制的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了个人的无 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 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 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小明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的严重错误,也使其 丧失了自尊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3)对策:一: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小明的爱好巧妙地实现动机 迁移;二: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

5、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例如:正 确的认清自己,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以利于他提高自信心与自尊心。 3. 学生总爱捣蛋惹事怎么办?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名叫小明。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他经常 到别的活动团里捣乱。比如说,在上室外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本来他 是玩篮球的,看到别人踢足球,就走过去踢几脚,故意把球踢飞;在 室内活动玩棋类时,没人跟他玩,他就走来走去,看到下象棋的就把 别人的棋子弄乱,看到走跳棋的就把别人的弹子弄乱等等。 教师对他批评教育时,他还不马上认错,批评后一开始还有点效 果,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但过一会又开始捣乱了。 【参考点评】用教育学知识点评。 面对调皮捣

6、乱的学生,班主任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分析学生调皮捣乱的原因。一般 有这样几种: 一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二是缺乏主见,随波逐流型的,别人这么做,我也这样 做。三是爱出风头,心态不平衡,为别人不敢为之事,觉得自己很是了不起。 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的处理方法有: 1、 “加官进爵”法。对于第一类学生,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引起旁人的注意,那么就安排 一下班级职务给他,让他感觉到教师和同学对他的重视。这样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积 极投入到班级工作去了。 2、 “糖衣炮弹”法。对于第三类学生,由于本身脾气倔强,教师如果一味指责,只会激 化学生情绪。老师可以在平时多与他们接触,多给他们关怀,让他们

7、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 心。也可以让与之关系较好的同学去做他的思想工作,这些同学一方面对包括老师在内的 大人有抵触情绪,但对于同辈群体中的某些人却相当信任。利用同辈的力量去感化他,不 失为一种方法。 3、严厉警告法。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师开始时可以严厉警告他们,语气可以稍微尖锐 些,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该做些什么。 总之,早预防,细分析,巧引导,是处理好这类事情的关键。根据此阶段青少年的特 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4.课堂上小明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 老师当场就恼怒起 来: “小明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 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小明

8、,小明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 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根据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那 条教学原则? 【参考点评】 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行为,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 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 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5.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和“错一罚 十” 的做法, 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 这种做

9、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 “漏一补十” “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 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 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 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 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 ,把“急躁” 写成“急燥” ,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 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

10、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 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 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 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 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 造仓库,造学校,铺路” ;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请问小方 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 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

11、的武器,敲打的工具, 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 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 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 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 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 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 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

12、 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 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 “老 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 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 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 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

13、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 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 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 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 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 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 6 “不是果敢,是残忍。 ”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 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 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

14、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 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 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 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 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 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 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 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 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案例 7 在实际的教学

15、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 “错一罚十”的做法。你 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 性质和数量有关, 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 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 降低记忆的效果, 同时, “漏一补十” “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 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 8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 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 正面解

16、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 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 学习的形成。案例 9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 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 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 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 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 孩子们说: “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 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案例 10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