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31780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校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2019年高三年级9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 B.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C.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 D.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2.西周宗法并非一成不变,对抗商时,周人就实行不分亲疏强调长幼、共享政权同尽义务的“昭穆制”;西周中期后,则普遍采用上下尊卑,命令服从的“大小宗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宗

2、法制的强化与发展B. 土地财产分封的有限性C.集权统治的H益加强D.周公确立的周礼遭到破坏3.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 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4.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吋,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 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B.独尊儒术使儒

3、学地位得到提高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先秦以来,周公因“辅幼归政”的形象而备受世人推崇。然而,东汉建立后,周公的形象便完全退居 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权神授思想影响增强B.儒学因王莽篡汉受到冲击C.儒家纲常伦理得到强化D.东汉后儒学重新成为正统6.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二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以上规定 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B.有利

4、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D.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7.右图是现藏日本的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丧乱帖(局部),被评论为“字势如斜而反正,笔意形断而意连”。这幅作品反映出 A.汉代书法篆刻艺术的交融B.晋代由行人草的书法风貌C.唐代恢弘大气的盛世气度D.宋代纤细精巧的艺术追求 8.李渔的闲情偶寄曾对元代杂剧有这样的评价其句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 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杂剧 A.言谈粗鄙导致缺乏精品B.很少有知识精英参与创作C.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9.清初,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居六部之上,奏折都须经内阁票拟后才送交皇帝。

5、康熙中期时,皇帝发给有上奏权的官员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奏折放于匣内,批示后的奏折再交付内阁。这一变化说明 A.内阁成为承旨办事的执行机构B.阁臣无权再直辖六部处理政事C.君主旨意的机密性得到了加强D.内阁仅作为顾问机构参与决策10.清代两湖地区的米粮生产与供应直接影响着江南地区的米价波动。江南米粮转运中心苏州“来船稍阻,入市稍稀,则人情惶惶,米价顿长数倍”。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江南农村经济逐步走向没落 B.两湖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中心C.长江种下游地区粮食供不应求D.区域分工与经济联系的密切11,康熙帝在给史馆的一份诏令中曾强调,应该公正地编修前朝的历史,以达到赢

6、得人心的目的。为此,不允许在官修明史中对明代的皇帝作任何批评。这一诏令旨在 A.客观评价前朝历史B.淡化史学的政治色彩C.笼络明代知识分子D.强调史学要服从政治12.光绪十四年(188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黄宗羲、王夫 之、顾炎武等人的著作。谭嗣同这一研究的意图主要是A.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B.汲取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C.揉合民权思想否定君权论D.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13.“(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 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B.呼吁彻底推

7、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14.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 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15. 1944年,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 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而中网的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此时的中美两国社会

8、A.将报纸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B.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差异很大C.都注重政治导向和家国情怀D.受战争的创伤程度并不相同16.古雅典政治家德摩斯梯尼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藏在某地,就将他带回公民大会受审,但另1位政治家埃斯基涅斯抗议说,未得授权就私闯民宅抓人是违法的,于是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这说明当时的雅典 A.很注重法律程序B.审判缺乏诚信机制C.司法权归议事会D.保障奴隶主的权益17.丹麦史学家汉森在分析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构成时认为,当时并尤律师制,“一个案件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喜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他们是提

9、出诉讼的公民、被抽选出来主持法庭的 法官、听取案情并作出裁决的众多陪审员”。他描述的这一状况说明 A.注重戏剧性的转折成为雅典法律常见现象B.当时司法流于形式且存在大量错判的问题C.公民素质的低下造成直接民主制的随意性 D.口述演讲在当时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18.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 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B.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D.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19.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

10、,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 他们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 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C.热衷于立法工作的理论研究D.乐于从事罗马法的普及工作20.市民权的授予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体现。公元前89年普劳提亚和帕皮利亚法授予所有居住 在意大利或在60天内向裁判官表示接受此等授予的人罗马市民权。公元前49年,恺撒授予波 河以北的所有意大利人罗马市民权。公元212年“安东尼努斯敕令”把所有罗马市民权赋予帝国 境内所有的自由人。上述行为 A.扩大了罗马法的权利主体B.保障了罗马帝同对境内的有效统治C.扩大了罗

11、马的统治范围 D.保证了罗马帝国的稳定和发展21.罗马人坚持公民法专适用于罗马公民,而不适用于外国人或异邦人。公元前242年外事大法官的设置,说明涉外案件已极纷繁,须由专职处理,此后此类处理逐渐形成一套规范。这一变化有利于 A.罗马对外进一步交往和扩张B.罗马人更好地维护罗马特殊利益C.罗马共和国捍卫公民政治权D.当吋万民法较快取代公民法地位22.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我们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自然巳规定那些在 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雅典人在某些时期成功地履行了公共职责,但他们的国家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故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这表明西塞罗 A.主张法律面前人

12、人平等 B.认为全体公民掌握权力是不合理的C.提出并捍卫了自然法精神D.非常推崇雅典人的民主政洽23.从公元12世纪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祌秘、哀婉和崇高的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从而营造fli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欧洲建筑美学深受新教的影响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C.复古思潮深刻改变建筑美学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24.1689年,詹姆士二世试图借助爱尔兰天主教力量恢复王位,1690年,威廉三世率领35000名荷 兰蓝卫兵一法国胡格勒信徒一英国新教联军登

13、陆爱尔兰,击败詹姆士二世的21000名爱尔兰一法国联军,詹姆士二世再次流亡法国。这场战争A.阻止了英国君主制的复辟 B.消灭了英国天主教徒的势力C.捍卫了英国立宪政体 D.是近代欧洲首次国际战争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孔子时代以来所谓“士、农、工、商”阶层的高下差序格局发生动摇,阳明心学诞生后,自我意识的自觉即呈不可收拾之势,作为阳明余脉之一的泰州学派,推动心学进一步向生活化、世俗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泰州后学的李贽更试图以个性自我的率性之真彻底颠覆所谓

14、永恒的天理,李贽思想的核心在于反对名教纲常对人性的禁锢和戕害,其叛逆性和抗争 意味甚强。他的个人主义观念同时在两个层面展开;其一为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其二为与专制主义的对峙。摘编自夏东元等个人主义思潮 材料二 在中国,个人主义滥觞于西学东渐的晚清。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命题,揭示个人“自由”在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核心意义。在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思潮蓬勃兴起,冲决纲 常名教之网罗,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成为五四启蒙思潮的主旋律。陈独秀将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归为东西思想的重要差并:东方的家族主义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窒碍个人意志之自由,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养成依赖性而戕贼个人之生产力

15、。“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 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鲁迅秉持其“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他说“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 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而“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 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和民初个人主义思想的异同。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弘扬个人主义的背景及其意义。(13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抛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 决狱进行审判。例如汉代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严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则依据春秋之义,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这位妇女的行为符合 儒家经典的义理,因而应判为无罪。 材料二 “西汉元帝 柔仁好儒,见先帝(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