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31612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

2、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4.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是 ( )A.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 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C. 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D.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

3、丰富周人的生活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6.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7.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4、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8.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 )A. 在理论上求同

5、存异 B.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10.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11.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 )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6、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12.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13.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7、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 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15.“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C 开中国单一制国

8、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16.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 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17.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继“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弱 B宗室观念的根深蒂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18.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

9、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19.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 )A. 世禄制B. 征召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20.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 )秦朝

10、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21.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2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

11、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3.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 汉代少府分属九卿,位尊权重 B. 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 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 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4.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加强皇权25.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2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 旨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