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 (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3098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 (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 (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要力求实现“一改三突破 ”目标。即:改变高中招生以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实现在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与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三个方面的突破。因此,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选取的价值取向是: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校特色;有利于缓减学校升学竞争,进而缓减在生源上的恶性争夺。一句话,就是要还基础教育以本来面目,全面提高初中阶段教育质量。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必须在实施过

2、程中逐步加以完善。当前,应努力实现以下 “五个转变 ”。 第一,在目标指向上:由甄别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当前,由于普通高中招生选拔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普通高中招生进行的现象比较突出,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仍占主导地位。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因此,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核心。学校的一切评价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来策划,既要有利于学生当前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特长培养。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学生初中入学

3、之时,即是综合素质评之始,要把评价活动贯穿于学生日常交往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得到发现,并正向影响学生的评价结果;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充分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评价标准和方法,知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同学评价,正确看待教师评价。第二,在评价管理上:由政府掌控向学校主导转变。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按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实施,学校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仍不够落

4、实。当然,政府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保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各校情况各异,统一的方案和操作办法很难适应每一所学校。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学校足够的空间,调动学校创新的积极性。在设定评价方案时,学校要以教育部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以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为参考,根据自身实际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量标。评价量标要突出生活化、可操作性内容,使评价方案的校本化。在各等次比例划分上,应根据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下达适当比例,不设统一标准,以引导学校将办学目标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上来。 第三,在评价思

5、路上:由评招结合向评招捆绑转变。 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应成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 ”要求“各地应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发展。 ”我们认为,落实上述精神,要树立“ 大评价 ”观念,将学业考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改变现行的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业考试成绩分别呈现,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基础条件,以学业考试成绩为录取依

6、据的招生录取方法,使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考试由结合走向捆绑。 第四,在评价策略上:由以考促教向以评促改转变。当前的初中教育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绕升学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升学考试涉及的内容重点教;而对升学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则较少关注。加上中考命题改革超前,使本来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准备还不够充分的课改遭遇尴尬,过度开放的试题和过于繁杂的考试,让学生无法适应,使学生学业成绩普遍降低,影响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仅仅依靠中考改革促进教学改革的初衷受到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重新确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对中

7、考改革进行认真反思。中考改革要关注学生学情,适当降低命题难度,简化学业考试方法,根据学科结束时间安排学业考试时间,使中考化整为零,避免学生患上初三恐惧症,不让中考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要彻底改革普通高中招生以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用包括学业考试成绩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依据,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调控功能,让科学的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指挥棒。 第五,在评价手段上:由传统手工方式向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量很大,数据处理十分复杂,仅靠传统的手工方式难以应对,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加上部分学科教师(如:美、音、体等)由于任课班级多,不可能对每位学生情况都了如指掌,容易产生评价过程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失真。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依靠计算机系统科学处理数据信息,减轻评价的工作量,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提高评价的保密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认识没有突破、正确的理念没有形成、改革的政策没有被深刻领会之前,很多做法都可能会导致表面化和形式化现象。因此,我们尚须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脚踏实地,认真实践,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美好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