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2783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三)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 周王一卿大夫一诸侯一士的等级序列B. 周王一士一卿大夫一诸侯的等级序列C. 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D. 周王一诸侯一士一卿大夫等级序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上下等级序列,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序有误,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掌握。2.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A.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 以至万世而为君C. 分天下为三十六

2、郡D.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秦始皇每天要批阅很多的奏章,很晚才休息,这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事无大小,都由皇帝决策,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3.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制”主要指的是A. 中央集权制B. 禅让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行秦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秦朝开始设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制度是指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秦朝开始的。点睛:材料“行秦政制”是解题的关键。4.北宋时“状元登第

3、,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 渴望收复幽云地区B. 重文轻武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 重武轻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状元登第的荣耀远远超过武将收复失地,可见当时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选项B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是对文武官员重视程度的对比,并未涉及文官主持军务,排除C;选项D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即状元登第的荣耀超过武将收复失地,由此反映出政府重文轻武的政策。5.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独立存在的“公民”。在梭伦改革中,有利于巩固这一基础的措施是A. 设立公民陪审法

4、庭B.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C.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 废除债务奴隶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保证了公民群体的数量,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选项D正确;设置公民陪审法庭并不能巩固公民政治,排除A;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和巩固公民政治的基础无关,排除B;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但不能巩固民主制度基础,排除C。6.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B. 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C.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D. 罗马法蔑视人权【答案】C【解析】【详解

5、】行窃侵犯了私有财产,罗马法认为当场杀死行窃之人为合法,体现出罗马法对私有财产保护,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罗马法对道德的强调,排除A;轻罪重罚是秦律的特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材料中无法看出罗马法对人权的蔑视,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的解读,即行窃侵犯了私有财产,因此可以得出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7.著名学者高全喜认为“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A. 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B. 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 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D. 资

6、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答案】C【解析】由材料内容分析,“起到了革命的意义”是指其中的“革命”,而其中的“反革命”则是指材料中的“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故选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反革命”是一种和平的方式,不是强调妥协的内容;B选项错误,这与事实不符;D选项错误,更换国王没有办法体现出本质问题。8. 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 维护邦联制B. 加强中央权力C. 巩固联邦制D. 保障各州的权利【答案】B【解析】题中的华盛顿指出的依造“强制力量”去执行好的制度,即

7、是针对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A、D两项排除;1787年费城会议召开时,联邦制还没有建立(1789年建立),谈不上巩固,C项排除。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联邦政府的组成B. 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C. 联邦法律至上D. 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美国政治体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具有民主性,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规定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性,故D项正确; A、B、C三项无法体现主权

8、在民的特点,故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0.下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对峙的格局最终形成。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虽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因此说法错误,B项正确,排除选项A、C、D。【

9、点睛】解题关键是认识到美国不同政党代表的是同一阶级的利益。11.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A. 掀起瓜分狂潮B. 要求扩大市场C. 扩大资本输出D. 希望利益均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阴谋发动侵略战争。故选B。A是19世纪末期出现;C中是甲午战争之后;D中是门户开放之后,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师点睛】12.“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

10、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文中的“革命”指的是A. 十月革命B. 辛亥革命C. 义和团运动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是1853年。马克思正确地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故答案选择D项。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1900发生的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从时间上判断A、B、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3.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

11、提供有利条件C.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不同时期,列强对其(半)殖民地的侵略手段都不相同,在南京条约签订时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对殖民地的侵略也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战争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故A项正确;B项是马关条约的利益出发点,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在时间上更符合南京条约,排除;D项符合南京条约的利益出发点,排除。14.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中英两国的“光荣革命”A.

12、 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B. 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C. 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 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光荣革命”指没有发生流血的革命。材料“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这一点与与英国“光荣革命”类似,故选B;A符合英国革命的说法,不符合中国辛亥革命的说法,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并没有保留君主制,排除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并不是共和政体,排除D。15.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

13、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 爱国救亡精神B. 自由开放意识C. 民主法治观念D. 实业救国愿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由材料“中华民国八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可知本题时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而实业救国是指甲午战后的思想,排除D;由材料来看,没有民主法治观念和自由开放意识的表述,排除BC;结合所学,当时民族危机深重,所以“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爱国救亡精神。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

14、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 中共“三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一大”D. 国民党“一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说明了中共一大发生在1921年,其中有革命元老南湖泛舟的史实,所以答案选C;A发生在1923年,B发生时1922年,D发生在1924年,均与中共一大1921年时间特征不符,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数对近代历史上重大会议时间的准确记忆。17.歌曲、歌谣从来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以下各项能反映20世纪20年代时代特征的是A. 立国行宪废帝制,有花无果恨悠悠B. 兄弟以礼待,乱仇试剑口。妖人

15、何所畏,天帝随我后C. 紧急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D.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答案】D【解析】【详解】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反映20世纪20年代历史”的歌谣,D指的是1924年以来的国民大革命,符合题干要求,为正确选项;A指的是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之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B是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限定词的把握,以及选项中涉及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记忆。18.贺龙说:“八一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这说明A. 北伐战争胜利B.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C.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