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27500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_3_7_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3-7 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在这五年期间,孩子已发展出成熟的“感觉动作” ,能与许多不同的人谈话,相交往。至于较高智力的机能将在 7 岁以后发展,如果“感觉动作”机能发展良好,较高智力的机能才能有好的发展。孩子的第三到第七年是感觉统合的重要时期,造物者将这个时期定做是最能接受感觉、最能组织感觉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使他极有活力,他也学着去做很多很多事。他的适当反应越来越复杂,每一项适当反应都扩展了感觉统合能力。去观察一个孩子跑、跳、单脚跳、转来转去、扭斗、攀爬以及摇荡,他做这些是因为好玩,而这些动作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们会形成进一步的感觉统合。请注意在平衡方面、眼手协调,以及

2、计划一连串动作的各方面改进;注意孩子如何尝试有危险的事,以便学习明了“感觉动作”能力的限度;注意他如何与重力相抗衡,最后与这种强有力的力量妥协。运动场普遍受孩子的欢迎,因为秋千、滑梯、旋转游乐装置、跷跷板、游乐隧道,以及沙袋,能满足神经系统发展的需要。 使用器具: 在三到七岁之间,孩子学习着使用刀、叉、铲、桶、针、线、剪刀、蜡笔、铅笔、纸、鞋、带、拉链、钮扣以及其他一切家庭用具。每种工具的使用技巧,都需要用到孩子在更早年的活动中贮存于大脑的一切感觉信息。如果要让大脑知道如何穿一条裤子,在一片面包上涂奶油,或在地上打一个洞,虽然成人把这些动作视之为理所当然,但是身体各种感觉的统合是达到这些目的所

3、绝对必要的。 到了这段时期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子们玩跳房子、呼拉圈、跳绳,以及两人玩的翻线游戏,这些花样繁复的游戏,使她们的动作技巧更加熟练。男孩子通常比较喜欢玩比力气及追、动方面的活动。 言语发育 35 岁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不会说话的婴儿用他们的哭声、 笑声、喃喃发音来表达他们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了解。婴幼儿是用尽全身力量去努力沟通的。随着感觉器官(视、听、发音器官等)的发育和逐渐成熟,以及前期字、词等的积累,35岁幼儿语言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前期的呀呀学语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向复杂句

4、法结构发展。 35 岁口头语言迅速发展,7 岁时口头语言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与成人交往时能较流畅自如地运用言语,并出现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同时,连贯性言语取代了情境性言语,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必要准备。 到孩子八岁时,触觉系统几乎已经成熟。他几乎可以很准确的说出人家摸到他什么地方,重力和移动感觉也已成熟。可以单脚独立,自己平衡自己,也可以走窄木。大部分由肌肉和关节而来的感觉都统合的相当好,计划一连串动作的能力也很不错,不过这种能力在未来数年还会有所进展。他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他自己表达的能力也很好了,足以与人沟通他的需要和兴趣。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孩

5、子一直到七、八岁,才开始有抽象思考和理解能。皮亚杰指出,人类的脑一直到对身体、对世界、以及自然界力量有了“具体”认识之后,才发展抽象概念。七到八年的活动和游玩是必须的,为的是给与孩子“感觉动作”信息,这将成为智力、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基础。 但是有时候,这项发展并不着照原来自然的发展途径进行。我们无法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会出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孩子大脑统合有困难时,孩子会有什么状况发生。我们无法取代自然,无法把每件事情弄好,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帮助孩子改善自己的组织能力。欲帮助孩子组织他的大脑,就要去观察孩子顺应自己感觉统合的内驱力;你越多花时间观察孩子,你就越能帮助他。 训练方法范例: 花式

6、拍球游戏,给孩子一个皮球,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比如,对 3 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此外,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加强触觉学习,如涂料游戏、秋池游戏等用于治疗触觉敏感不足、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配合身体协调,如仰躺、俯卧大笼球,倾斜滚动等可以治疗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不足。而平衡台平躺游戏、平衡台跪坐或静坐摇晃等可以用于治疗多动症、自闭症。这种游戏训练一般每期 20 次、每次一小时

7、,由专职人员负责训练,定期评价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的学习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在半年左右有明显的效果。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 1、互动式投篮: (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2、 一步 1 级上、下楼梯; (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

8、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 3 双脚轮流跨过 15 厘米高的绳; (3-4)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 15CM 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9、 4 扶物能单脚站立 5 秒; (3-4)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 5 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 5 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尝试 5 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5 在 10 厘米宽 2 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 (3-4)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 2 米长 10 厘米宽的线条

10、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6 能学青蛙跳 20 厘米的距离 10 次; (3-4)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

11、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7 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 (3-4) 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必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

12、助。 8 能来回滚动身体; (4-5)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 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 3 确保孩子的安全, 避免碰伤。 9 转椅游戏; (3-4)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 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 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

13、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帮助给予: 10 做 5 次前滚翻; (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 5 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 2-3 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 5 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1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 2 米外的目的地而 44 乒乓球不 45 掉下来; (4-5)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

14、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 2 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12 能走完 1 个有 5 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 5 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 2-3 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

15、桌子) 。 B 设置5 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13 能用脚尖站立 10 次,48 每次站立 3 秒钟; (4-5)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 3 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 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 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