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2736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摘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的节能术蛇的耐饿本领源于它们那一套节约能量的技术。人们一摸到猫或狗身上,总是感到热呼呼的,可是一摸到蛇的身上,却是冷冰冰的。这是因为前者是恒温动物,后者是变温动物。恒温动物的身体,好像是只具有恒定温度的炉子,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就要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可是,作为变温动物的蛇就省去了这笔能量开支。它们一年四季的体温不同,就是同一天中的体温也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有较大的变动。所以,它们体内动用的能源物质,远比恒温动物少。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如果猪每天消耗 150 份单位重量的能源物质的话,那么蛇只要 1 份就够了。A 与此同时,蛇类吸收营养成分的效率特别高。一口气连吞四五只小白鼠,对蛇来

2、说是并不稀奇的。有时,它们还能吞食比自己大而且长的食物。B 一般地,只要 5 天左右的时间,蛇就把吞进肚里的食物消化完了,连骨头也消化得精光,只剩下一些兽毛和鸟羽从粪便中排出来。消化以后,这些营养成分便在体内贮存起来。正因为在能量的积聚和消耗上能“开源节流”,所以蛇的耐饿本领特别高强。龟是寿命很长的动物。1766 年法国探险家把一只大龟带到了毛里求斯岛上,到 1918 年,由于爬上炮床而被士兵“就地正法”了。这只龟是在成年时被捉住的,看来它的寿命至少也有 180 年。新陈代谢缓慢,能量消耗较少,是龟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骆驼是一种能长时间忍耐干渴的动物,人们把它叫做“沙漠之舟”。骆驼之所以能耐干

3、渴,是因为在它的驼峰里装满脂肪。脂肪在氧化产生热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水分。骆驼不仅能贮水,而且善于保水。它很少出汗,排尿量也少得可怜。别的动物如果小便不多,不能排出尿素等废物,就会中毒。骆驼却可以通过肝脏,利用尿素制成新的蛋白质。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骆驼耐渴的奥秘就在血浆中。骆驼的血浆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保持血液中的水分;每当体内的水分明显损耗时,这种蛋白质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科学家把骆驼血浆内的这种蛋白质注射到兔子体内,结果这些兔子在沙漠中断水 7 天,体内水分丧失 30之后,仍未死去;而没有注射过这种蛋白质的兔子,失水 10就夭折了。动物的能量利用率也是很

4、高的,在这方面鸟类可算是佼佼者了。哺乳动物每奔跑 1 千米,100 克体重大约消耗 2400 焦耳的能量;鸟类每飞行 1 千米,100 克体重只消耗 680 焦耳的能量;后者所消耗的能量不到前者的 13。有一种金(行鸟),每年春秋季节往返于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在海洋上空不吃也不睡,一口气飞 4000 多千米,体重只减轻 0.06 千克。1.本文标题为“动物的节能术”,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动物的节能术的?请分点作答。(4 分)2.本文多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3. 仔细阅读第段,就 A、B 任选一处,谈谈加点的地方能否删除

5、,为什么?(2 分)4.动物节能,靠的是“技术”。假设人类也会对这些“技术”进行仿生,那么未来人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结合文中的某一“技术”展开联想,简述你的想象。(30 字左右)(4 分)在鸟笼中消失申赋渔1914 年 9 月 1 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 1 时,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可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呢。仅仅 100 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那是 1813 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 公里

6、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 3 天。这位当时最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 50 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 55 倍。可是,欧洲人来了。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磺,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发挥人类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捕杀旅鸽不仅为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 5 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射杀了 500 只。他们把这些罪恶的数字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1878 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

7、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过。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 6 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 300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屠杀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鸟笼里。灰色的后背,似乎还有些发蓝,鲜红的胸脯,像一团火在燃烧,绚丽迷人的玛莎,站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可是,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吃,不能鸣叫了。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11纪念碑只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

8、自然速度快了 1000 倍。全世12界每天有 75 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 3 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13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 10 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1.请按照文中的时间顺序,概述旅鸽在百年间灭绝的过程。(4 分)2.本文多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3 分)3.有人提出,以“最后一只旅鸽”为标题比原来的“在鸟笼中消失”更适合本文。试比较它们,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结合文

9、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 分)4.第 11 段中说“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4 分)参考答案:1.(4 分)要点与评分:四个时间点都写出,表述准确,每个点 1 分。示例:1813 年(十九世纪初),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 50 亿只(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但欧洲人破化旅鸽栖息的环境,滥杀旅鸽。到了 1878 年(十九世纪中后期),美洲已见不到成群的旅鸽。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捕杀旅鸽,旅鸽数目急剧减少,1880 年(两年之后),旅鸽只剩数千只了。到了 1914年,最后一只旅鸽在鸟笼中死亡。2.(3 分)要点与评分:所摘录的须是运

10、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时须扣住例句在语境中是如何具体说明了其作用。摘录符合“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且抄写正确得 1 分;分析其说明作用 2 分。示例:例如第 12 段中“全世界每天有 75 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 3 个物种灭绝。”这一句用详细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人为干预物种灭绝的速度如此触目惊心。3.(4 分)要点与评分:明确哪个标题更好得 1 分,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得 2 分,表达 1 分。例一:我觉得在鸟笼中消失更好。旅鸽在百年间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因人类的滥杀,由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到最后灭绝,给我们极大的警示。最后的一只旅鸽玛莎是在鸟笼中消失的,说明当时已经没有野生的旅

11、鸽了,这是一个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而若用最后一只旅鸽则看不出这层意思。例二:我觉得最后一只旅鸽更好。点明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旅鸽百年悲剧命运令人深思,强调最后一只,更发人深省,也与文章中的玛莎所受的关注相呼应。而在鸟笼中消失则看不出是写何种鸟类,消失是否是全部灭绝?意思不够明确。4(4 分)要点与评分:联系现实生活 1 分,联想具体事例 1 分,感受符合情理 1 分,表达 1 分。白鹭趣话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

12、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 S 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 S 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白鹭以

13、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

14、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4 分) 2文章多处引

15、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 分) 3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4 分)参考答案:1.(4 分)要求与评分:分点作答,写出两点 1 分,写出三点 2 分,写出四点以上 3 分。整体表达 1 分。【要点提示】白鹭天生丽质;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白鹭“林栖而水食”;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2.(4 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引用诗文的用意,2 分;表达清楚,2 分。例一: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郭沫若的白鹭,不仅多方位多角度形象地介绍了白鹭美丽的风姿,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例二: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唐宋诗词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形象地说明了白鹭栖息地的特点,同时也使文章更有诗情画意。3.(4 分)要求与评分:至少谈两点,每点 2 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要点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