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2675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型关”大捷,用家喻户晓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B.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C. 那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D.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B. 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2、。C.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D. 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3.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B. 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人扣。C.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被当兵的抢走。D. 骆驼样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3、。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 诗文默写。谁家玉笛暗飞声,_。_,关山度若飞。杨花榆荚无才思,_。_,弹琴复长啸。马上相逢无纸笔,_。此夜曲中闻折柳,_。草木知春不久归,_。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5. 根据拼音写汉字。j_躬尽瘁屏zhng_ch_异sh_言6. 文言文加点词解释。但微颔之_ 尔安敢轻吾射_徐以杓酌油沥之_康肃笑而遣之_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7. 请结合语境,写出恰当的对话。 周末,你应同学小明之约,去他家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制作手抄报的任务。 到他家后,小明的父亲对小明说:“你们两个不

4、好好读书,一到周末就约在一起玩,能有什么好事情?”小明很委屈,又不敢与父亲争辩,他无助地看着你。 见此情景,你上前对小明的父亲说:“_。”小明父亲听了你的解释,高兴地同意你和小明去做手抄报了。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

5、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以上文段节选自骆驼祥子,请概括本段情节。上述文段表现了祥子哪些品质?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辛夷花:又称迎春花,开得比杏花早诗的前两句写描绘了暮春时节鸟儿稀少、 _ 的景象,渲染出故山草堂 _ 的气氛。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10. 赈灾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炊无米,爨无

6、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也。故民平粜,但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万四千余缗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注】爨cun:灶。粜tio:卖粮食。籴d:买粮食。缗 mn:古代计量单位。1缗即是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下列句中的“于”与“复于其间为粥 以赈”中“以”

7、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 以杓酌油沥之 B蒙辞 以军中多务 C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 D 以刀劈狼首下面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嘉庆十九年,江南大旱,无锡因地势较高受灾最严重。邑侯齐彦槐考查发现后,根据当地受灾百姓的远近,制定了安排赈灾的办法。 B为了赈济灾民,官府平价出售粮食,殷富人家也把他们的粮食于乡间平价出售,惠及了那些较为贫穷的人家。 C对于那些非常贫穷的灾民,官府为他们募捐,还为他们设粥厂十几处,救活了很多人。 D本文通过赈济灾民的事,表现了齐彦槐能关心百姓疾苦,全面、深刻地考虑民生问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窃见赤地数千里 窃: _ 爨无 薪薪:

8、_ 但能惠近民但: _ 嘉庆十 有九年。有: _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11. 母亲的书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

9、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 -橡

10、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

11、“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

12、的哪些事?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细读第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12. 请以“有一种美丽叫(坚强、平凡、慈爱、实话实说、永不言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不出现真实人名,书写工整规范。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A、C、D正确。 B有误,“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

13、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应改为“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

14、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2.【答案】D【解析】A有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动宾搭配不当,在“和”后面加上“发出巨大”; B有误,缺少主语。去掉“在中”; C有误,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 D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3.【答案】C【解析】ABD正确; C有误,祥子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结果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 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名著的阅读。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名著阅读需要回顾所读小说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4.【答案】散入春风满洛城 万里赴戎机 惟解漫天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